在寫我眼中的慈禧太后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帝后傳奇:
“帝后傳奇”
風華絕代—慈禧太后
曠世奇才—孝莊太后
巾幗豪杰—蕭太后
一代天驕—武則天
盛世流芳—長孫皇后
彪炳千秋—馮太后
睿智賢德—獨孤伽羅
獨斷朝綱—竇漪房
鐵腕柔情—呂太后
我是一個不喜歡看完整本書卻對歷史有點意思的人兒。從前,我認為武則天壞透了,為了專政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慈禧太后也一樣,為了掌權把清朝送入他人之手,使得金碧輝煌的圓明園化為灰燼。我佩服武則天的英勇,卻理解不了慈禧的毒辣。我知道武則天的無字碑,卻不知道慈禧的定東陵。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對她的了解不夠。對于武則天,我看了一些關于她的電視劇和歷史著作。對于慈禧這個名氣也有點大的女人的了解卻少之又少。今天下午,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上面寫的是慈禧太后。稍作猶豫片刻,我拿了起來,細細品讀,發現這本書確實有點意思,甚至顛覆了我以前的思想觀念,我頓時對她肅然起敬。
慈禧太后進入后宮是順其自然的事情,當時的規矩就是那樣,官員的女兒到了14—17之間就必須得送入宮中選秀。蘭兒,也就是慈禧太后,憑借美麗的容貌和出色的才華,被咸豐帝選中。由于慈禧的聰明睿智,很快就被咸豐帝寵幸,不久后她誕下一子,更加深得帝心。就這樣,慈禧太后的欲望越來越大,對朝政的干預越來越多。
古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怨詞,都覺得紅顏禍水,女人就是亡國的禍根。殊不知,女人大多都是被逼無奈。后宮三千佳麗,哪一個女人不希望得到皇帝的寵幸,但偏偏皇帝又是那樣的多情,見一個愛一個,喜新厭舊。幾乎所有的亡國之因都跟帝王昏庸無道,沉迷女色有關。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帝王不行,他背后的女人自然也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慈禧太后就跑出來了。他先后輔佐了三個皇帝,在她的幫助下把朝廷經營得風聲水起。大概是最后老糊涂了吧,沉迷享受,思想保守,才丟掉了大清朝的性命。
后來她真的做錯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她的功績。如果沒有她,清朝也就在咸豐帝駕崩之前就已經奄奄一息了。慈禧執政期間,洋務運動的開展,主張學習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廢除纏足禁令,允許滿漢通婚,這些都加速了中國近代化思想的進程,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
讀史使人明智,歷史的真相千奇百怪,所以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不能因為武則天殺了自己的孩子就說她冷血無情,不擇手段,不是個好皇帝。不能因為慈禧太后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依舊尋歡作樂就說她禍國殃民,自私自利,是個掃把星。人好像真的是這樣,對于別人的好總是記不住,對于別人的不好卻能刻骨銘心。因此,我們要有一雙識人的慧眼,既能看到她的功也能看到她的過,既能敏于事又能慎于言。對于不知道的不要妄加評論,否則就會害人害己。
自古以來,女人不容易,慈禧太后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