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RT(甜面包熱湯)模型的5要素、5邏輯、5應用

《永澄:TMBRT,解決各類行動上的疑難雜癥》三篇系列文章結構嚴密,體系完整,在原有的基礎上梳理了TMBRT模型的基本介紹及應用案例、原理介紹、領域應用、包含了對意義感、秩序感、注意力等個人發展核心要素的關聯提煉,用一個模型全部進行了串聯,同時,與新研發的平臺工具關聯。創新了"一鍵設置工作區"方法,將團隊的文檔協同@石墨、團隊的項目協同、個人的知識萃取、日計劃、時間開銷記錄、流程圖繪制,還有音樂播放器,可以一鍵完成初始化設置,體現了系統思維和抓手思維的完美結合,實現了道術器用的高度統一。

一、五個要素

觸發器-動機-行為-獎勵-觸發器敏感度

TMBRT(甜面包熱湯)模型,由永澄老師于2015年12月14日自創,原名:人類行為本質簡化模型。此模型是討論整個人類行為的本質。用這個模型可以養成習慣。模型由5個要素構成:觸發器-動機-行為-獎勵-觸發器敏感度。主要用來解釋和分析,找出某一種行為背后較為根本的原因。很多反反復復出現的問題,都可以用TMBRT模型進行解釋。

? T:Trigger,觸發器;

? M:Motivation,動機;

? B:Behavior,行為;

? R:Reward,獎勵;

? T:Trigger`s Sensitivity,觸發器敏感度。

在TMBRT模型的5個要素中有三個重點內涵:

動機兩需求:內心的自我保護的需求;內心的歸為己有的需求

行為兩來源:過往的做法的有效性;別人的提供的漸進式上套方式

獎勵兩方式:內在的小我也放松下來,獲得獎勵;滿足自己的期待或期待著下一次機會的出現

二、五個邏輯

動機決定觸發

動機必須訓練

經歷影響觸發

認知放松獎勵

自問增強覺察

(一)動機決定觸發

雖然一個行為是由觸發器來誘發的,但是最根本上還是因為有某一種動機存在,正是因為這種動機的存在,觸發器才有可以觸發的對象。

如果說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是一輛奔跑的汽車,那么,動機就是它的發動機。就像圖中所示一樣,動機處于核心位置。

(二)動機必須訓練

動機,如果你不去訓練它,它就很容易被觸發器所激發,你甚至想象不到,大象會被調戲成什么樣子。

在認知科學里,動機,是大腦工作機制的結果,并不是原因,如果要更清楚地理解動機,那就要弄明白大腦工作的相關機制。

理解原始腦、負責情緒和理性的大腦其實可以分開,快思考和慢思考是兩種機制,而如果要讓自己更能自控,跟自主心智和算法心智沒有什么太大關系,而是反省心智的不斷訓練和使用。

(三)經歷影響觸發

觸發器,就是if……。如果觸發過程沒有被識別,則被觸發實體并不會做出響應。關鍵是:觸發、識別、響應。如果未經訓練,我們會用第一反應對觸發器進行響應和識別,會根據自己的過往經歷對觸發器進行響應。

過往經歷形成的第一反應(響應)往往是自我保護(還記得脾氣暴躁者的例子么?),而自我保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過激的行為。

最近一些書,讓你擁有鈍感力,讓你想辦法離線,或者遇到事情數10個數,連續數3遍等等,都是對第一反應進行調校的一種做法。

但是,面對觸發器的肆虐,根本的做法來自于“超級主動”。

(四)認知放松獎勵

真正的獎勵叫做認知放松!

當我們處于認知緊張的狀態下,大腦工作機制的系統2就會啟動,而系統2是需要意志力、注意力才能維持的,這不符合進化而來的“能耗最小原則”,所以,大腦希望用各種方法讓認知不要緊張了,趕緊放松下來。

當認知放松的時候,對于大象來說,就是最大的獎勵,為了這個獎勵,大腦不惜一切地進行自我欺騙。如果沒有對系統1&系統2、反省心智的持續訓練,人們很難發現自己正在欺騙自己。

大腦的機制很簡單:先看看系統1能否解決,不能就讓渡給系統2,如果系統2還不能解決,那就麻煩了,這件事情再次被推給系統1,系統1就開始奪取身體的控制權,要求系統2想辦法說服自己,堅信這件事是極大困難/自己做不到/自己要做到完美,如果不完美自己就不做……等等的謊言之中。

(五)自問增強覺察

因此,請增強你的覺察,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別人提醒了自己也當耳旁風,下一次做還是會掉坑,每次掉坑自己又特別不爽的話,務必要多向自己提問。

自問話術:

明明應該在認知緊張中把問題解決的,可是,怎么偏偏就自我欺騙又放松了呢?

到底是什么讓我做錯了?

我用什么謊言讓自己放松了呢?

我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三、五個應用

把握兩個價值要點

掌握一個關鍵概念

區分兩種意識狀態

理解習慣養成范例

明確模型作用用途

(一)把握兩個價值要點:高價值反思、理性決策

高價值反思

TMBRT模型,可以用來分析促發某一種思想、某一種行為的原因,可以進行反思和復盤。如果你知道如何通過TMBRT來分析觸發器,知道自己的決策是被什么激發的,并且可以深度討論為什么自己會響應這種觸發器,就可以繼續推導自己的動機,找出背后真正的需求,再通過需求,可以找到自己究竟相信什么。如果你的反思可以打到信念體系上,反思才呈現出極高的價值。

理性決策

TMBRT可以讓你擁有更好的理性狀態,在進行決策的時候,不至于陷入情緒狀態而做出非理性決策。

人類是能夠想象的動物,我們受制大腦,大腦受制于環境。多重觸發器疊加的環境,目的指向很明確,就是讓你產生相應的行為,行為實施了,認知就會放松,獎勵就來了。

TMBRT的分析方式至少讓你擺脫被他人隨意控制,不斷交稅的低收益投資方式。

(二)掌握一個關鍵概念:需求是動機的基礎

觸發器所直接觸發的不是動機,而是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的需求就會形成認知緊張感這種緊張感就要求自己趕緊放松下來,于是就會激發各種動機(有內部的也有外部動機)

(三)區分兩種意識狀態:沒有意識的狀態;有意識的反應

一是沒有意識的狀態。反省心智訓練不足,用第一反應去將動機表達出來,這就是一種沒有意識的狀態。因為沒有意識,所以行動自然而然就出現了,這個時候,無論是滿足了沖動還是內在需求,認知都會放松下來。表面上已經結束了的過程,其實,有兩件事還在悄然發生:

? 認知放松帶來的獎勵會強化這種觸發器和需求之間的對應關系;

? 無意識產生的行為會成為觸發器,觸發下一個循環。

這是一個輪回問題,古典老師給出過一個結論:對于輪回問題,如果當下的收益和長遠收益是沖突的,那么,很有可能你正處于死亡輪回中,越過越過不好。大象就是一個關注短期收益的家伙,它才不管長期回報的問題呢,所以,越是用第一反應,越可能陷入死亡循環,第一反應還會帶來平庸的策略。

二是有意識的反應。你會知道自己為什么(Why)而做,也知道自己要如何(How)做,甚至能想清楚做成什么樣的(What),這既是黃金思維圈所關心的。也是目標導向型的行為。

(四)理解習慣養成范例:動機、觸發器、獎勵、行為

人是由習慣構成的,形成一些好的習慣,在時間的積累下,結果會很不一樣。但是,堅持不下去,成了習慣養成的大敵,用TMBRT如何解釋這個問題:

動機

感性大象,趨利避害,要鼓勵大象,讓它有力量。要多用黃金思維圈問問Why,不要給自己設置太難的目標。另外,意義一定要明確,自己這么做究竟是為什么,問五次為什么,用來持續探索意義。

“堅持”不是方法。“堅持”是一種狀態,是一種結果,它是因為你做對了什么之后,別人對你的一種評價。堅持是下下策。如果非要用到堅持的話,那說明真的沒有辦法,只能用這個下下策了。

堅持如果可以用來當方法的話,只能用在短期的事情上,不要超過3天,3天以上就很難堅持了。所以,堅持會讓人產生壓力,讓大象感到害怕,你越說堅持,大象越不想動了。

最后,對于大象來說,最好讓它能夠在一個方向上奔跑。因為它特別容易被激發,如果讓它在不同方向上切換,它的能量會損耗,效果會大打折扣。比如說,霜降的26個課程整理。大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崩潰的,所以,它的選擇一定是什么都不干,站在原地不動。

對于大象而言,不要談堅持、用真正的欲望讓自己有力量、意義要持續明確以讓自己保持堅決、方向要清晰且穩定、設置好適當的難度。

觸發器

觸發器無效。對未設置觸發器和觸發器無效的問題,要使用風險管理,提前思考判斷可能的風險、防范策略、應對策略。實在不行,就在一次次反思中,對已經發生的觸發器無效的問題,進行再次調整來不斷找出更好的觸發器。

觸發器凌亂。這個問題主要源自環境,在一個雜亂的環境下,各種誘惑非常多,可以隨意就激發了自己,讓大象跑到其他地方去了。雖然問題由環境激發,但是本質的原因還是在自己,因為你自己對觸發器進行識別和響應,觸發器才能起作用。通常,我們的心不定的時候,才會有這種凌亂的情況出現,如何靜心,各種文化里都有套路:數息、冥想、中心狀態訓練,本質上都是對覺察能力的訓練,提升反省心智的手段。

獎勵

獎勵的部分,最大的問題就是反饋不及時或者是不正確的反饋。

真正的獎勵是:認知放松。如果設置錯了獎勵,就會出現外部動機將內部動機擠走的情況,不僅僅不會讓自己更有力量往前走,甚至會放棄做一些事情。

要區分兩個驅動,多問自己,這個需求真的是我的需求么?我們很多的需求(欲望)其實并不是源自我們對價值的追求,而是多巴胺分泌的結果。

如果你被原始沖動所掌控,那很容易陷入被無意識的大腦綁架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多問問,自己當下強烈的沖動究竟是價值驅動的,還是多巴胺驅動的,如果是價值驅動的,獎勵就是價值本身。

成長是成長者最大的獎勵,能夠激發起學員的學習內驅力,比什么都重要。

設置真正激勵自己的獎勵。在沒有任何外界逼迫的情況下,能夠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去努力,那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這個部分就涉及到方向找尋、目標設定等目標管理的相關內容了,可以直接映射到目標管理的體系中去。

行為

了解行為的原因來自于需求、動機、觸發器、獎勵,才能真正有效地解釋各種行為背后的原因、目的和套路,也就能夠更好地應對他人對你的套路了,自己也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選擇自己要投放的行為,讓整個結果向更好的方向前進了。

(五)明確模型作用用途:解釋各類行為的工具,解決多種問題的模型

解釋各類行為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對各類行為進行解釋。它還可以應用在更多領域,比如說,當你發現自己總會在同樣的問題里掉坑(談戀愛總是找一樣的、各種事情都在同樣一個點上失敗、想事情總是要往壞里想……)等等,你就可以拿出TMBRT,去問問自己行為背后的需求、動機、觸發器、獎勵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問問自己有沒有辦法在同樣的需求下,選擇完全不同的思考、行為方式,讓自己的人生變得不同。

解決多種問題的模型。模型介紹了人類行為的循環過程,6個關鍵詞是:觸發器、需求、認知緊張、有無意識、行為、獎勵。這些詞可以解決多種問題,比如:目標制定、拖延行為、自我效能、結果預期、習慣養成、自律、情緒調整等,而這些問題也會發生在家庭、工作、學習、人際交往、自我實現等有人參加的所有領域中。

個人感受

一是對照案例要把握兩個方面。一個是對人,對別人提出的質疑或建議,由于自我保護意識的觸發器設置,而產生的心理情緒導致行為失控的問題;一個是對事,對待這些自我意識,既有人類基因傳承中的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也有自己從小所處環境造就的生活處世習慣造成的,是聽之任之,屢次上當受害,還是痛定思痛,認清系統1和系統2的運作原理,讓認知有一定的緊張度,啟動理性,應用PORT模型進行事前思考評估,克服貪大求多的人性弱點。

二是反復學習。把握學習此模型的目的,弄清模型背后的原理,為什么我們的行為會被那么容易觸發,以及如何應對身邊的各種刺激。弄懂了TMBRT,就能更好地應對那些用各種手段抓走自己的注意力的人和事,以及如何聚焦自己的精力去創造價值了。

三是要對照做好訓練。模型雖然復雜,但是它重要,符合復利和邊際成本遞減的決策原則,學習TMBRT這個高階模型,可以解決N多問題,并讓自己可以在若干領域中變得游刃有余,只要找到機會,就要多練練,分析自己、分析他人,把這個模型越練越熟,讓自己對于各種問題的把握和解決駕輕就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