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級考生,普通二本,406分,最后進了目標院校,武漢兩所985高校之一。
備考時間安排上,我是5月份才確定目標院校,買齊資料。六月份制定學習計劃,七月份才開始正式進入復習。每天十一二小時?更是根本不必。
你需要的是盡快制定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即可。
在此我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考研備考經驗。也想給那些正在備考的人一些信心。
以下是個人的幾點體會。
確定目標院校階段
學會“厚臉皮”:接近目標院校的第一步,就是搜查資料。
院系官網上的歷屆考研信息其實比較少,大家這時就要通過各種方式要到想去院系的研究生師兄師姐的聯系方式,有一個直接聯系人,事情會容易很多。我當時是逛貼吧偶然聯系到了一個比我大一屆由本校考研已經成功的師兄,所以對考研及各個老師的情況了解非常全面。后面在成績出來后在導師的選擇上也給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議。
不要怕麻煩人,“厚臉皮”一點使勁咨詢就對了。其實以過來人的身份適當點撥一下師弟妹們,大家也都是非常樂意的。除了統考科目,關于專業課的選擇,專業書到底是哪一版這種問題分分鐘解決。
備考階段
養成自己的學習步調:時刻保持自己的節奏是很關鍵的一點,不要被網上經驗帖里的別人的節奏,或者身邊人的備考方式給打亂了。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學習能力不一樣,要有自己的安排。
尤記得當時我們班考研大軍之一,在我們七月份留校備考的時候,剛開始是跟我們一起泡自習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午休結束下午就直接呆宿舍看劇了。后來呆了半個月嫌武漢熱就直接溜回家了,一直到考研前兩個月才看她正正經經復習。后來事實證明人家的考試結果不差,去了河海大學。還有班上復習很刻苦但最后沒上的例子我就不舉了。
總之想說明一點,養成自己的復習節奏,不那么聰明的,就一步步慢慢來。覺得復習的累了困了可以偷會小懶,看看窗外景色。刷完題目看到手機亮了,可以瞄一眼。覺得實在壓力大焦慮不安,就干脆回家玩兩天,或者和同學約著聊一下。晚上去操場跑幾圈,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
養成屬于自己的節奏。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正在做什么,離目標還有多遠。有條不紊,踏踏實實,自然而然會水到渠成。
學習資料方面
高數二是我用的李永樂的書,也買了張宇的題,同時通過張宇的講課視頻慢慢復習的。現在好像微博還關注著他,講課很生動有趣。
英語一記得一共買過三本書。
第一本是大的綠色封皮的單詞書,這個我覺得任何版本的差別都不大。
第二本是考前一個月買的一本作文模板書。建議提前關注何凱文微博和微信,最后一個月會出萬能模板,背下模板,再背一些萬能句式,有備無患。
第三本,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真題。英語真的沒別的,就是重復做真題。我當時真題刷了三遍。
第一遍做起來有被打擊的感覺很正常,這個時候你要養成習慣,把所有閱讀理解不認識的詞專門摘抄到一個小本上,最好像英語詞典一樣,26個英文字母寫在本子的側邊,按首字母收納歸類,第二天養成習慣記一下前一天積下的單詞。保持好習慣后你的詞匯量會大大增加。而且真題中一些實詞的重現率是非常高的,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講這一招很有用。
第二遍不要看第一遍遺留的做題痕跡,重新做一遍,會感覺順手很多。
第三遍也是很有必要的,你會越來越懂得真題的出題方式和套路,也就是所謂的“題感”。
最后考前一周一定要做兩套模擬題,前面你練習的時候可能只是為了專門訓練閱讀或者其他題型,但現在你一定要將自己調整為考場模式,包括作文所有一整套試題都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樣做有助于你提前體會一下整套題的題量以及提高你的做題速度。
政治沒什么多說的,對于我這個理科生來說就是背。肖秀榮,蔣中挺等老師的考前預測都看看,全面一點兒,沒什么壞處。還推薦一個老師—才逸,他的近代史講的很不錯,思路清晰,干貨多,不是那種愛吹牛很容易講偏的人。
心態要穩
可能宿舍就你一個人考研,確定好考研之后就不要分心去招聘會了,看到別人有工作簽三方了也不要慌,大家各自都有自己最合適的路要走。不要盲目羨慕。
記得我們宿舍當時三個人,只有我一個人備考。武漢的夏天高溫,暑假學校食堂窗口也開得少,天熱食欲也不好,我們學校宿舍當時還沒裝空調,經常自習完回宿舍第一件事情打開大風扇呼呼吹,然后順手用鞋子拍死地上爬的兩只蟑螂,這樣一描述回憶,還真有點艱苦卓絕的意味哈哈。
后來八月份實在抵不過酷暑也回家休息了大半個月,你看,我也是很“隨意”的。
不太想夸大自己努力的過程,的確沒有那么“刻苦”,但絕對算得上踏實。雖然后面復試遇到了大的波瀾,但一切也算有驚無險。
說了這么些,希望正在備考的同學們加油,畢竟所有的經歷都不會白費。
一切付出都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