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告訴一位朋友,我發現自己笑得最燦爛的時候,總是我在迎合別人的時候。他笑著說,那不是燦爛,是夸張,也很正常。
從小到大,看著父親母親在一些人面前熱情帶笑,卻在他們走了之后露出一臉的疲憊。我那時并不理解,甚至覺得他們虛偽。直到自己也慢慢長大,進入了大學,開始接觸越來越多的人,才明白有些事仿佛無可奈何。
在大學,總是會有隨機的分組完成任務。你會碰到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動手做的人,他們拖后了整個團隊的進度。你也會碰到從不和他人合作,自己一人做完任務,自己一人領功的人,最后你們換回的就是老師的批評。你還會碰到什么都不做,僅僅一心想著“搭便車”的人,他們增加了其他所有人的工作負擔和心理負擔。
但我并不是一個直來直往的人,我沒有勇氣去直接批評他們。也聽說過有一些選擇了去批評的人,可是大多數時候他們最后換來的不是對方的改進,而是背地里的無數指責。尤其有些人平時還與你十分“親近”,如果把話說開,日后如何相處?畢竟他們不是你最貼心的朋友,愿意去聽一聽你的建議。
最近參加了一個組織,我是里面的一個小分隊的一員。在組織里遇到了這樣一個同學,平時任務他都不參與,討論活動也不參加,在群里唯一發言的時候都是問一些知識性問題,與我們組織活動完全無關。前兩天我們小分隊幾個人需要一起合作完成一份材料,他終于出現了,然而在準備過程中,他不僅提前沒有看相應策劃,還各種趾高氣昂地指責我們沒有效率,這里那里做的不對。他的語言雖然沒有直接的攻擊性,語氣卻讓任何一個組內其他成員都不舒服。我們在過程中也沒有直接說出什么,直到他走了之后有一個成員終于忍不住了才開始吐槽。
在這次活動中我的心理狀態是在最初跟她說上兩句話就察覺到他的指責和不屑。我最初還愿意就他所說的一些觀點進行反駁,到了后來,我選擇了放棄,他說什么我就表示不認同也不反對,等他走了之后再進行方案和具體措施的修改。
在這些過程中,我的笑容讓我太過疲憊,導致我每次從人前走到人后時都是瞬間笑容全無。我漸漸地討厭與人打交道,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待著的自在感覺。
有多少時候,我們為了不同的目的或者原因去迎合別人,讓別人喜歡自己,而去做一些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說一些自己根本不想說的話。我們的心仿佛隨著我們的成長而越來越疲憊。
其實我也明白,有些事情無可避免。挑起沖突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如果我能夠巧妙地解決矛盾自然最好。但更多的時候仿佛都是默默接受。我不知道這類事情有沒有一些很好的解決辦法,但我卻在與人不斷地交往過程中明白了應該盡力不要讓自己活的那么累。從前別人都說好看的東西我就算不喜歡也會說好看,如今我會堅持自己的看法。從前要是聽見有人說不太喜歡我我一定會盡全力去弄明白為什么然后去給那個人解釋自己,如今我明白一個人不可能會得到所有人的喜歡,我不會再刻意去讓任何人喜歡我。
別讓自己活的太累了,有的時候還可以在真心朋友面前小小任性,或大大傾訴一番。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