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兒的數學成績,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才剛剛初一,連著兩次月考,加上一次模擬考試,都不及格。之前花大價錢找的一對一輔導,已經讓我堅決的停掉了,原因很簡單,她不上心,我既不想浪費時間,也不想浪費我的金錢,或者說我既不怕耽誤時間,也不怕花費金錢,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沒有浮現眼前。
一直都是心理決定論的我,知道孩子出現了問題,但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我毫無頭緒。回想起幾任輔導老師的話:“這個孩子很聰明,多難的題,都是一點就透,不需要過多的指導,只能說明孩子沒有用心”客觀事實是,女兒不喜歡數學,甚至可以說討厭,可不管講多少道理,強行壓迫她去學,總歸不是辦法,恰巧又碰到青春叛逆期,溝通的過程很艱辛,每次想到這個事,會不由得嘆一口氣。
已經在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也給了她相對寬容和獨立的空間,但也明白她其實還是會缺乏自律,掌握在手中放與不放,管多管少的平衡,實在是不好把握,那份焦慮來自于母親的傳遞,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穩定,情緒中有對前妻基本放手態度的不滿,而自己也不具備嚴防死守的能力,壞習慣不是一天之內養成,恐怕也不是一次推心置腹就能夠改變。
周末去寄宿學校接女兒回家,數學老師把她留下來補齊缺失的作業,還有好幾個練習,聽著老師無奈的批評,當然也知道老師的一片好心,耐心的等待了好久,才被允許回家。路上,已被磨平的情緒平緩下來,想好好傾聽一下女兒的聲音,原來是青春期的小心思影響了最近的學習狀態,但是她并不打算跟老爸分享具體的內容,我表示尊重,也提出了希望盡量調整自己的狀態,不讓情緒左右學習的態度,我在內心里安慰自己:慢慢來吧,還是要給她時間去一點一點綻放。
吃過晚飯,女兒打開電視,讓我想不到的是,她選擇了一部我們曾經一起看過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瞬間明白,女兒的潛意識里還是對老師不太滿意,希望能夠擁有一個電影里那樣的能夠傾聽孩子的老師,而好老師可遇不可求,解決問題的答案浮出水面,放下自己的控制干涉,仔細聽聽孩子的聲音,也要陪著她慢慢養成自律的習慣,成為好父親的路還很漫長。
愿天下父母都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孩子,給他們空間與清晰的界限,才能有效的解決難題,幫助他們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