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說過,我的家庭醫生懂心理學,今天的一件小事再次印證了我的話。
閨女跟我視頻時候哭訴:奶奶說我不好好學習!看她委屈的樣子,我于心不忍,趕緊追問咋回事。閨女說,因為她的作業有錯,所以被奶奶說她不好好學習。說完哭得更委屈。我趕緊寬慰閨女:閨女,你聽媽媽說,你認為你自己好好學習了嗎?
閨女:嗯,我認為我好好學習了。
我:那你的老師有沒有說你不好好學習?
閨女:沒有。
我:媽媽也認為你好好學習了。你看啊,你自己、你的老師、還有媽媽都認為你好好學習了,只有你奶奶一個人說你不好好學習,你覺得聽誰的?你愿意相信奶奶說的嗎?
閨女聽我這么一說,委屈的心情一掃而空,瞬間高興了起來。我自認為自己的這番開導還不錯,沾沾自喜呢。
我把這件事跟我的家庭醫生一說,并且把自己的處理方法和過程一并描述。
我的家庭醫生聽完略一沉吟,跟我說:其實你可以這么說,你奶奶說你不好好學習,那是因為奶奶對你要求高,希望你能學得更好,以后考個好大學。媽媽覺得你好好學習了,覺得你已經很好了,只不過還不是最好,是因為看你還小,還沒上初中,媽媽允許你出錯。在孩子面前抬高你婆婆,這樣孩子慢慢就知道了,奶奶是為我好,有點委屈就跟媽媽告狀討不到好,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動不動就向你告奶奶的狀了。孩子回頭把這番話傳到你婆婆的耳朵里,你婆婆會覺得你這個兒媳婦懂事,會處理問題,慢慢地,就會拋開對你的偏見。你得學會抬高你婆婆,維護婆婆的面子,老人嘛,都講究面子。慢慢地,你婆婆心里就會對你產生愧疚,就不會動不動貶損你了。
你剛才的說辭不太妥當,要是回頭孩子把你的話傳到你婆婆耳朵里了,你婆婆對你更有意見。你也說了你婆婆在孩子面前詆毀你,這樣孩子會鉆空子,覺得在奶奶那受委屈了就到你這告狀,覺得在你這受委屈了就到奶奶那告狀,你們婆媳互相貶損對方,這樣對孩子好嗎?
回頭你跟你婆婆私下里說:媽,咱倆在孩子面前得維護對方。如果你覺得我哪里做得不好,你私下里跟我說,我改,但是你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我,畢竟我是孩子的媽媽,需要孩子在心底里尊重自己的媽媽。都是講道理的人,什么事都能說開。
多說一些好話又沒啥損失,為什么不多說好話呢?一個家最重要的是氣場要好,家庭要統一,要把家里的氣場搞好。
你買本心理學的和口才的書,學點心理學和溝通的技巧。改變不了別人,我們就改變自己唄。人生氣都是自找的,自己想不開。
我一聽,拍案叫絕:說得真好啊!這不就跟院長教的思路一樣嗎?我怎么當時沒想起來用呢?回想一下,其實不是自己想不到,是自己壓根兒沒往這方面想。我現在滿腦子想的還是怎樣能有效打擊、貶損婆婆。也就是說,目前我和婆婆處在互踩的階段,婆婆在孩子面前詆毀我,我也抓住一切機會在孩子面前貶損她。唉,多么愚蠢可笑,看看我自己都淪落到什么層次了,跟倆潑婦罵街有什么區別呢?
哎呀呀,我對我的家庭醫生心服口服,再看看自己,是那么幼稚又愚蠢。最近自己的學習偷懶了,每日一省也沒有堅持寫,難怪退步了哪。
堅持學心理學生活化的知識,這是一種修心,我會從中找到讓自己心靈得到安寧的方法。(這次錯過了溝通大師的課,虧了,錯過了一個億的感覺。)
小記:
1、昨晚外出用餐,聽到老板娘和閨女的談話,閨女委屈地訴說在學校被鎖教室的遭遇,老板娘耐心地傾聽、表達關切、給閨女擦眼淚,等閨女哭訴完,老板娘說:以后遇到事情不要大哭,哭是沒有用的,要保持冷靜想辦法。閨女的情緒很快恢復了平靜,又開心地出去玩了。我覺得老板娘的處理方法還是值得稱贊的,至少她安撫好了閨女,并且教了孩子以后的應對方法。只是覺得當時如果老板娘能抱抱閨女,先接住閨女的情緒,相信閨女會更心安、更開心。
2、昨晚參加氣排球訓練,得到教練助理的表揚,夸我悟性好。哈哈,請允許我驕傲一會。最近在學羽毛球,動作細節很多,很細膩,理解起來更困難。但是經過這一番訓練后,再理解氣排球的動作,感覺容易多了。再加上自己原來還有學排球的基礎,所以有這種進步也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啦。
3、學會欣賞,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會更融洽。換了新崗位后,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所以人際關系很融洽,有同事的熱情指導,工作中學到了新知識,自己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