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合
蘋果公司的蘋果二型計算機是第一種擁有成套軟件設備的個人計算機,蘋果公司以此確立了它在家用小型計算機市場上的領導地位。蘋果公司的殺手锏是蘋果二號的開放式結構,這種結構使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用途選擇應用軟件和硬件,這一招殺得其他競爭者大敗而逃。蘋果公司也應該改用經典的防御策略保護自己的地位。
商業戰爭中,防守的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自我進行攻擊。蘋果公司也正是這樣做的。它先后推出了兼容的蘋果二號E型和蘋果二號加長型,以取代自己在市場上的產品。
接下來,蘋果公司又推出了蘋果二號C型手提式計算機。不過,它的價格更低廉,功能更齊全,市場反應熱烈。
為了進軍辦公室設備計算機市場,蘋果公司又設計了專供辦公室使用的蘋果三型計算機。這是蘋果公司產品中唯一脫離了家用計算機主戰場的產品,與蘋果公司其他產品不同的是,蘋果三號并不最其它機型的改良型,而且是重新設計的新機型,這一點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缺點。計算機市場對蘋果三型反應平平,蘋果公司的初次遠征以失敗告終。
正在此時,,IBM公司又開始進攻家用個人計算機市場了。這次IBM的武器是佩吉型個人計算機。《時代》雜志預言:“又一場計箅機大戰在家用計算機領域爆發了。”這家雜志顯然對IBM有信心不斷邁向成功。現在,無往不利的IBM雄師又有了起居家室里用的產品。”
可惜,這里是蘋果公司的地盤。
盡管IBM使用了諸如免費安裝鍵盤,削價三分之一,以及耗資1億美元的宣傳攻勢等手段向蘋果公司進攻。佩吉計算機實在是不爭氣,完全無力與蘋果系列產品抗衡。
在全力進攻家用計算機之后一年半,IBM便對佩吉型計算機喪失了信心。新上任的IBM輸入系統部門經理一怒之下,槍斃了無能的佩吉型家用個人計算機。
佩吉的失敗無疑有損IBM戰無不勝的形象,不過,IBM的收入并未因此受到影響。與IBM全年總收的460億美元相比,佩吉計算機1.5億美元的收入還不到一個零頭。
也許有人會說,佩吉之所以失敗,原因不在于策略,而在于產品質量本身。我們不否認這種可能性。但是,已經有太多的例子證明,在商業戰爭中,真正決定勝負的并不是產品的質量,而是交戰雙方在戰斗中所處的地位。勝利往往屬于控制局勢的軍隊。
同樣的情況不斷重現。IBM異想天開,開設零售店圍剿計算機世界、米洛時代以及英特瑞等從事計算機零售的小公司,結果鎩羽而歸。《幸福》雜志把這次失敗歸咎于“IBM在零售叢林中做冒險的投資”。
同樣失敗的冒險者還包括施樂公司和數碼設備公司。在零售市場的戰斗中,公司規模越大,反而越不易取勝-年消費者眼中,零售業是不適合大公司干的買賣。
第二回合
家用計算機戰場是一回事,辦公室設備戰場則是另一回事。就在佩吉型計算機夭折后不久,蘋果公司與IBM公司再開戰火,只不過,這次戰斗是由蘋果公司挑起的。它妄圖在數碼設備公司退出辦公室計算機市場后填補這一空白。
為了成為辦公室用計算機市場的副帥,約翰.斯庫尼一年就投下了兩億31元進行宣傳,勢在必得。
然而,他忘了一點,蘋果公司的長項只有家庭用個人計算機,這是它的致命傷。
不過,在推出麥其林脫斯型辦公室計算機時,斯庫尼巧妙地避開了蘋果公司,他知道,要想在辦公室計算機市場上取勝,就決不能與擅長家用計算機的蘋果公司沾邊。
然而,消費者們還是把麥其林脫斯型計算機與蘋果公司聯系起來了。斯庫尼躲都躲不了。
蘋果公司的另一位創立者斯蒂芬?沃茲尼克為此與斯庫尼分道揚鑣。他評論道:“蘋果公司這5年來方向錯得厲害!”他也同時指責斯庫尼剛愎自用,不肯在蘋果二型個人計算機的技術進步上花功夫。
沃茲尼克是對的,蘋果公司應該全力經營家用小型計算機,不要隨便擴大戰線。
蘋果公司這么一折騰,結果,不僅沒能在辦公室計算機市場開疆拓土,其個人計算機領域的優勢也喪失殆盡,另蘋果公司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