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買了一個沙漏用于做時間管理。用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卻發現漏斗的設計很有意思!沙漏的上方是未流下的沙子,它就像還沒有到來的明天,而漏斗的下方是已經流下的沙子,它就像已經過去的昨天,而中間細小的連接管則像今天。
無數個明天構成了未來,無數個昨天構成了過去,就如同沙漏的上端和下端的巨大空間。而每一個今天卻只有24個小時,與未來和過去相比,把它比作中間那細小的連接管再適合不過了!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為未來而焦慮,也總有人為過去而后悔,卻少有人真正去享受每一個今天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我曾跟一個因焦慮而難以入眠的朋友說過,未來是不必著急去焦慮的,因為它終將變成每一個今天。與其去焦慮明天的種種,不如把每一個今天過好,當每一天你都感到充實、幸福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有讓你后悔的昨天。
“把握當下”看似是一句雞湯,實則是千萬人都驗證過的金玉良言!
那么該如何過好每一個今天?
首先,我們要對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事情進行分類。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1. 自己能夠掌控的事
2. 自己能夠影響的事
3. 自己無法影響的事
自己能夠掌控的事情,如看書、鍛煉、旅游、做一頓美食、提升能力等等。這些事情無關他人,是自己去選擇和決定的。
自己能夠影響的事,如幫助別人,與他人合作,做分享。這些事情是和別人相關,但同時又是自己能力范圍內可以去做的事情。
自己無法影響的事情就很多了:今天某明星和誰誰誰發生了婚外情,明天某學生被大學“叫獸”性侵,后天某知名青年導師學歷作假。
這些事情往往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目的無外乎吸睛和引起輿論。但是清醒的我們應該知道這些事情頂多作為茶前飯后的談資,可能睡一覺就忘記。如果因為這些事情而不斷地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還在網上和素不相識的人打口水戰,實在是對生命的巨大浪費。
更重要的是,如果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不能掌控和影響的事情上,會讓你產生一種“無力感”。因為當你把注意力都投在了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其實自己也是會思考,有影響力的個體。舉個可能會引起口水戰的例子:曾經有研究表明,沉迷肥皂劇的人,往往思維會變遲鈍。因為他們習慣于作為一個旁觀者而非參與者,這種習慣會影響到他們思維的敏銳性。
那么我們要怎么做?
答案是把注意力放在前兩類事情上。想要不為未來而焦慮,則應該在每一個今天去做自己能夠掌控和影響的事情。提升自己,讓自己對別人有價值、對社會有價值才是解決焦慮感的有效途徑。
學會聚焦,每天做好三件事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么一種感覺,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任何一篇雞湯文都會讓你覺得恍然大悟,精神為之一振,然后接著過自己原來的生活。所以我拒絕雞湯,也絕不寫喊口號的雞湯文。對于如何過好每一個今天,我推薦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做好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二八法則。即用80%的時間做那20%最重要的事情,用80%的時間搞定20%最重要的客戶。這個原則告訴我們,把時間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再次回到沙漏這個模型,每一個明天或許有很多事情等著你,但是你要知道今天的“口徑”只有那么大,就算不吃不喝不睡也只有24個小時,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先做好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三件事其實就是在做那20%最重要的事情。
不要看只是三件事,真的全部認真做下來需要花不少時間呢!而做下來以后,你會感受到成就感和充實感,會感受到對自己生活、生命牢牢的掌控感。這正是和焦慮完全對立的感覺,因為焦慮往往是因為無法掌控和把握所致。所以,當我們有了掌控感,自然就會減少了焦慮感。
如果你想擺脫對未來的焦慮感,那就立即行動起來做自己能夠掌控和影響的那三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