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四重奏》完結了,全員單戀的主線貫穿到了劇終。
劇中,家森喜歡雀,雀喜歡司,司喜歡真紀,真紀喜歡干生。
作為司的迷妹,我一直對司屢屢告白被真紀拒絕耿耿于懷。
顏值高(論顏值一點不輸真紀前夫干生),溫柔紳士會照顧人,出身名門拉得一手好琴又做的一手好菜,關鍵對于女主真紀死心塌地,三番四次被拒絕依然懷著“愛意”。
這么好的男人上哪兒去找?!對于真紀的拒絕,我不解。
(一)要深情有深情,要體貼又體貼,女主你在傲嬌啥?
印象最深的是司在真紀家中告白那場戲。
兩人準備吃栗子,司全程給真紀剝栗子,動作細心利落。這是司表達愛意的方式,比起暴風雨般直接的表露,司的感情浸潤在他無聲的動作中。
在他看來,愛,就是為你好好地剝栗子,看著你幸福滿足地品嘗。
十足的居家紳士愛老婆好男人啊!不僅行動上表達“愛”,司的告白更是不輸言情小說段子手,“很愛很愛,愛到無奈。愉快摻雜悲傷,開心摻雜寂寞,溫柔摻雜冷淡,愛意摻雜無奈。”是不是甜炸了!!!!
司握住真紀的手,眼神是空的,仿佛他什么也握不到。圖這張握手圖貼切地刻畫出他和真紀的關系。
然而,真紀對于司來說,是近在咫尺卻又不可得。(允許我吐槽一句,真紀啊真紀,你在矯情啥,這么深情的告白你怎么舍得拒?!)
(二)濾鏡式的喜歡,抵不過直白的雞零狗碎
用言情小說的措辭來說,真紀和司屬于有緣無分。
兩人的相遇不在兩情相悅的語境里。
司初次見到真紀時,電石火花,驚心動魄。
全世界的人和物都變成了失去底色的背景。
眼里心里都只有一個焦點。
站在臺上,拉著小提琴的閃閃發光的真紀。
女神兩個字已然無法描述眼前人的光環。
一見鐘情,就是那么一瞬間的事兒。
前夫干生對真紀的愛始于“迷弟”式的崇拜,司也一樣。
然而,他們愛的究竟是真紀身上的光環,還是真紀這個身份,抑或脫掉真紀這層身份的山本章子本人?
在和干生的婚姻中,真紀以為干生愛的是她這個人,這個沒有外在光環,附加物的人,于是她把自己最真實最樸素最簡單的生活里的樣子展現給干生看。
可是,偏偏干生愛上的是真紀舞臺上的光環,女神的人設,高冷的神秘感。
一旦光環淡去,女神走下神壇,面紗摘掉,干生對真紀的“迷弟”式崇拜就逐漸式微了。
本著過日子的愿望出發的真紀,把詩集當墊菜的墊子,寧愿在家喝速溶咖啡也不愿去路程較遠的咖啡館……這些對于文藝青年干生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背道而馳。
干生和真紀的愛情在彼此逆向行駛的錯愕中荒誕枯萎。
而司愛上真紀的觸發點與干生多么相似,起源于“迷弟”的一見鐘情。
有了和干生的前緣,真紀對此類情感的走向,比誰都清楚。
帶著濾鏡的喜歡,新鮮感與荷爾蒙吸引力一旦枯萎,婚姻或戀人這種排他性關系,就會變成束縛。
于是干生說,他仍然愛真紀,但是卻不喜歡了。
不喜歡=和你在一起我不自在,不爽快,這日子我和你過不下去了,但是出于婚姻,家庭倫理角度,我還得“愛”你,這時,愛變成沉重的牢籠,讓人窒息得想逃開。
于是,真紀會得出結論:夫妻=可以分開的家人。
沒有了歡喜之心,夫妻之間只剩下一紙婚約下的社會義務,變成一不開心,便可以突然消失的“家人”。
經歷過干生的“跑路”,真紀太了解這個“套路”了。
因此,當她再度面對“迷弟”式的司的告白,她是看得透的。
同一個坑掉一次是不小心,掉兩次就是自己拎不清了。
面對司的深情告白,真紀不可能不被打動,但為什么拒絕,我想真紀權衡過。
愛和喜歡,是兩種看似相同體質,卻面貌不同的情愫。
喜歡是你和自己中意的人和物之間天然隔閡,天然存在著距離,而這距離感是歡喜心的最佳濾鏡。對方以你喜歡的方式存在于你的心里,你對他/她的感覺與他/她的本質無關。
愛卻需要直達本質,需要去掉粉飾,需要雙方的深度兼容。用濾鏡式的喜歡是遠遠架不住日常的雞零狗碎的。
這也是很多人發現真正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后,反而失去了“暗戀”時期的怦然心動。習慣了看濾鏡過的世界,一下子去掉濾鏡,直面客觀現實的對方,曾經“喜歡”的語境也變成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尷尬。
這一點,在干生失蹤后,真紀越來越明白。
司的愛意,看起來炙熱深邃,可從一開始就帶著濾鏡的“粉絲崇拜”。司看到的是閃閃發光的“真紀”,而不是有著“不堪”過去的“山本章子”。
“真紀”這一重身份,本身就是一種粉飾和掩蓋啊,這樣的她,又怎么會接受司的告白呢?
(三)四人關系的火花
真紀曾經對司說,如果他們不是以四重奏成員的方式相遇,也許他們的關系走向會不一樣。
四重奏成員間難得的友誼,起初“各懷鬼胎”走到一起的四個人逐漸建立的默契,超乎常人的信任,親密無間的友誼,是真紀更為珍視的關系。
如果世界上有一群人,不在于你曾經“違法”“不堪”的過去,不在于媒體對你的污名化報道,不在乎世俗對你的質疑,無條件地信任你,接納你,珍惜你,你會不會寧死也要守護這段四人關系?
真紀的答案是會。
心細如真紀,怎么可能不明白雀對司的愛意,怎么可能察覺不出雀對司和自己的“撮合”。
雀對兼職公司的老板說:“我喜歡的人喜歡上了我喜歡的人”,雀真誠地希望司和真紀在一起,希望他們幸福。雀的成全是一種超越占有欲的守護。
真紀當然明白。她又何嘗不想守護雀和四人友誼?
在她身份曝光的那晚,真紀坦誠如果有人生可以重來的按鈕,她不會按。
是啊,人生能得到這樣一群不在乎自己“標簽”的知音(即便是全員單戀的無奈設定),夫復何求?!
因此,面對司的告白,真紀做了愛和喜歡的課題分離。
而堅固難得的團體友誼和可能會讓友誼分崩離析的不確定的喜歡之間,真紀也拎得很清。
畢竟,不是所有感情都適合開花結果。
有些“喜歡”,適合化為彼此互為后盾的友誼,歷久彌堅。
最后一集,全員單戀的四人關系達到高潮,神奇地幻化出一種彼此兼容彼此支持的和諧。
真紀出獄后,四重奏重逢,相擁。最后,四人終于完成夢想在大型音樂廳面對眾人登臺演奏。
坦然面對自己被認為是殺父兇手的質疑,坦然面對自己曾經是欺詐魔法少女的不堪過去,坦然接受自己名門出身卻碌碌無為,坦然接受低成本電影龍套演員身份出道混不出名堂的小人物人設。
知道自己的水準不夠一流甚至稱不上二流,知道自己像甜甜圈的洞一樣,充滿著漏洞和缺憾,卻仍然滿懷演奏帶來的欣喜。
四人關系的火花在于,因為被接納,被信任,于是可以坦然地與自己的漏洞與缺憾和解。
即便全員單戀,結局卻一點也不苦澀。世界上的關系千千萬萬種,通往幸福的絕對不止“愛情”一種。主角們在四人關系的火花中,找到了彌合過去傷口,正視真實自我的勇氣,也因此順暢通透起來,直白開闊地與自己的過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