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讀完的第一本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把自己讀完心得總結如下: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基礎閱讀
基本就是指我們小學畢業所達到的初級讀寫能力,而我們很多人的閱讀方法正是這種基礎閱讀,一直逗留在最基本水平。所以才會對一些結構嚴謹,邏輯強的書很難讀下去。而這本書就告訴我們,閱讀是有方法的,這里,我們就一起進入下一階段。
檢視閱讀
首先,拿到一本你不知道是否適合你或你需要的,或者是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就要快速瀏覽了,按照序,目錄,索引頁,書衣,主要篇章以及相關摘要,瀏覽一遍,再把正本書從前到后大致翻翻,尤其最后二三頁。這么做,最多一小時甚至幾分鐘你就可以粗略的翻完一本書。
而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我們就要粗淺的讀一下了,只要遵循一個規則就是從頭到尾讀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直接過,不要停,不要回頭看,不要思索,不要查詢。這么做的好處,我們能完整的讀完這本書,就算掌握一小部分也比因困難重重中途放棄要好很多吧。
檢視閱讀就是一種快速閱讀,確實,大部分書中,真正有用的東西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快速閱讀確實能節約很多時間,但有些書有些內容就需要放慢閱讀速度,不要一味追求快有損理解。檢視閱讀非常有助于我們作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以,拿到一本書,一定要先按檢視閱讀的方法過一遍。
分析閱讀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分析閱讀,在分析閱讀前,我們還是得要說一下檢視閱讀,它的略讀和粗讀都是我們作分析閱讀的前提,有系統的略讀是為了我們了解一本書的架構;粗讀是幫助我們了解全書內容必要一步。
我們要學會給書分類,大的分類有虛構小說類,比如(小說,戲劇,抒情詩,史詩等)和論說性的書,而論說性的書又包含實用性【像一些指南類的,實用手冊(醫藥,工程或烹飪),商業,教導性的(經濟,倫理或政治問題還有演說),關于方法的學習技巧的】和理論性[分析討論性的,歷史,科學(幾何學,心理學,物理學),哲學(心理學和物理學)]這些標準并不是絕對的。
給書做出分類,我們就要找出這本書的架構也就是透過血肉看到骨架,首先通過一個句子或者一小段文字敘述整本書的內容。然后將書中重要篇章按照順序與關系列出大綱,再把下面各個子類目一一列出綱要。一本好書,就像一棟好房子,既有獨立又要連接。
如何擬一份好的大綱?
將全書分成幾大主要部分,然后把第一部分內容按順序與關系一一羅列出來,然后再把每一個要點按順序與關系列出重點,如果哪個重點下面還有重點也要列出,以此類推,把其他其他幾大部分也按這種方法一一分解。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按這個思路畫出思維導圖。
完成這些工作,我們也就明白作者作者的意圖。至此,我們只是完成分析閱讀中的基礎階段,比較淺顯,僅僅是構建出全書的架構而已;我們要要想從真正的理解一本書,獲取作者的思想與知識就得隨著作者的思路分析內容,這個階段,也有四個規則供我們依據。
一,找出書中重要的關鍵字,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正確詞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作者達成共識;二找出關鍵句,主要就是一些我們不能馬上理解的句子,還有的比較明顯就是作者給出的判斷或是一些給出理由得出結論的句子,通過關鍵句總結主旨;三.對書中每個部分,通過一個或多個段落找出關鍵句按照先后順序得出主旨組成論述,再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后果,最終明確作者的主張;四,最后,我們也就完全明白了作者在書中想要表達的主要問題和答案。
還有一部分主題閱讀,以后再做總結。
希望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期待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