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彭記櫻桃匯(Cherry-Piu)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Daisy陸柒(來自豆瓣)
楊絳先生于今日辭世,
網絡上忽然出現了先生的各種人生感悟和哲理說,
整個朋友圈也都被先生辭世的消息所刷屏。
我是想說點什么的,
作為一個被《我們仨》所感動的讀者,
作為一個對她、錢瑗、錢鐘書稍有研究的人,
作為一個仰慕她才學和生活態度的人,
也作為一個曾經面對過生離死別的參與者。
但是,
我又無話可說,
我與先生之間,只是我傾慕她的才學、感悟、氣質、簡樸、堅強、樂觀、淡泊。
我與先生所經歷的時代不一樣,
但同樣都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壞的時代”,
先生經歷過盛世太平,也曾身處時局動蕩的年代,
獲得過榮耀,亦遭遇過傷害。
而欣喜的是,
即便“我們仨”已成為一個人的肩負,
她依舊樂觀堅強的生活;
即便經歷了生離、死別,
但她依舊帶著丈夫的手稿,愛女的思念,
孤獨而堅強的生活。
她孑然一身,
所以將百萬稿費盡數捐于母校,
她熱愛文學,
愛惜自己的才華,
所以從未停筆,
帶著自己對于翻譯及寫作的愛繼續走著人生這條路。
她的辭世,
于翻譯、文學是莫大的損失。
但,她也是位老人。
她沒有丈夫相伴,亦早已失去愛女。
她所要的“我們仨”早已只剩她孤孤零零一人,
盡管她有智慧與才華相伴,但依舊免不了晚年孤單無措。
因為,她只是位老人。
性情如蘭的她
擁有簡樸的生活,
擁有高貴的靈魂,
擁有丈夫的贊美,
以及高壽。
辭世于她僅僅是作為人皮囊的逝去,
她的高貴、才學、淡泊,
勢必會成為另一種存在,
在她自己的記憶里,
在周圍人的緬懷中,
在她所書寫的字字句句中。
所以,
我覺得她終于團圓了那個世界的“我們仨”。
先生說她不愿自己的辭世變成新聞,然終究未能如愿。
人生境界如此便是極致,物欲橫流的世界能夠堅守自己內心的堅持已數不易。
然先生卻能身體力行,一一踐行自己所執著的東西,守候自己內心的那份追求。
她活的淡然、精彩,笑的慈祥、釋然。
最好的人生,亦不過晚年如她。
回顧一生不覺遺憾,不覺害怕。
謹以此,來緬懷“我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