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今日冬至,固原,永遠的晴。
春秋時代,周公在洛邑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成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唯一的綠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是入九的開始,即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念叨“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
窗外
在北方,吃餃子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性活動,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春節等,冬至這天也不例外,而且附加了特殊的含義——吃餃子才能不凍耳朵,也許餃子和耳朵相像的緣故吧。在成都就不一樣了,他們是要喝羊肉湯的。去年的這天,一群人浩浩蕩蕩去喝湯,真的以為與洛陽喝湯一樣,人手一碗,泡個餅絲,熱乎乎喝下去。到那一看,完全不是那回事兒,就是羊肉鍋底的火鍋,原來是變著法兒加個火鍋吃。也許也和天氣有關,成都冬天陰冷,需要性熱的羊肉來驅除濕氣。或許固原人民不用喝羊湯,天天在吃羊肉;也不用吃餃子,昨天剛吃過;不過,都與我這個過客無關吧。離家快一個月了,也許香山居士的詩最代表我此刻的心情,《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入九已可冰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