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降生、勇嘗百草、教民稼穡、日中為市
炎帝,號神農氏,是傳說中中國上古時代的天下共主。相傳長于姜水,其為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華夏始祖之一,與黃帝并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首領。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并逐漸形成了華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
神農降生:傳說炎帝為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生于烈山石室,長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
勇嘗百草:開醫藥先河。據《帝王世紀》載,神農"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為嘗百草,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炎帝在與大自然,與疾病作斗爭中,為后世醫藥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教民稼穡:制耒耜,種五谷,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谷,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游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百姓得以豐食足衣。
日中為市:神農氏確定了地點和時間,讓人們把生活中多余的東西拿來交換,中午進行交易做生意。出自《易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另外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后,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為后世所稱道。據《綱鑒》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于人,而天下共尊之。”為人們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傳說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盟,通過涿鹿之戰共同擊敗了蚩尤,并相互融合就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的中國人,我們的祖先都是農民,中國的文化從根源上來講就是農耕文化。
神農降生涉及字根13個:疒、榮、谷、廠、泉、上、下、丘、夋、斤、叚、朿、竹
勇嘗百草涉及字根14個:氣、華、爪、東、枼、舌、音、言、甘、耑、禾、由、瓜、丩
教民稼穡涉及字根14個:甲、氏、屯、才、生、辰、咅、?、耒、甫、來、齊、垂、不
日中為市涉及字根11個:米、白、亼、西、去、中、冂、貝、斗、尺、豐
李山川老師簡介:漢字科普者。華師大文字中心研究生畢業。《上下五千年》專欄作家,漢字思維課程體系創立者。漢字聽寫大賽專家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