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白
我沒有選擇咱們家,我選擇了世界。
對弟弟說出這句話的航一,整個人都放松了。
因為父母離異,航一跟隨著母親來到了鹿爾島的外婆家,島上因為有活火山的緣故,幾乎每天都要清理沉積的火山灰,空氣,一直是灰蒙蒙的。如同幼小的航一的心一般。航一懷念一家四口住在大阪的日子,懷念身在福岡的父親和弟弟龍之介。他無法適應外婆家的生活,無法適應空氣中的火山灰,無法適應建在山上的校園。他希望回到過去,希望什么也沒有發生過。
龍之介則完全不一樣,他在福岡的院子里興致勃勃地種蔬菜,做家務,照顧頹廢的父親,每時每刻都活力滿滿,甚至感染到身邊的朋友。他無法認同哥哥希望全家重回大阪的愿望,在他的夢中,記得的都是父母的爭吵,與哥哥的努力維護。但他也會無意間一語點破父親的頹廢人生觀,盡管生命中需要無用的東西,但也不能全是廢物。他沒有太多的思考和顧慮,他只希望,可以努力生活,努力快樂。
鹿爾島發車的櫻花號和博多發車的燕子號時速相同,等它們相遇時就會發生奇跡,看到了會車瞬間的人,他的愿望就能實現。
航一被這個奇跡所吸引,他無意中聽得外公說,如果鹿爾島的火山來一次大爆發,這里的人就都會搬走。于是,他的愿望,就成了火山爆發。在他的想象中,火山爆發,媽媽就會帶著他到爸爸和弟弟那里,一家人就可以團聚了,至于島上的其他人,他并沒有那么在意。
他的兩個朋友,一個愿望是與圖書館的女老師結婚,一個則是成為職業棒球選手,三人結伴,計劃著去看奇跡。他們認真的規劃路線,計算花費,在自動販賣機下面尋找掉落的零錢,把自己珍藏的玩具拿出來賣,思考著如何瞞過老師提前放學,他們希望可以靠他們自己獨立完成這件事,似乎這樣,許愿會更加虔誠。
醫務室的老師和班主任顯然對他們這種假裝頭疼的小把戲一眼看穿,然而卻沒有阻攔他們,誰,又不曾年少過呢?
當看到航一的外公比約定時間早到醫務室,略顯緊張地對著老師撒謊來幫助外孫時,我忽然想起多年前外婆為了我去跟老師撒謊的事了,只可惜,當年我遇到的老師,并不像影片中的老師那樣選擇寬容理解。
盡管龍之介不認同哥哥的想法,但在朋友的勸告下,他選擇去會車地點支持哥哥,七個孩子,就這樣風風火火地來到了熊本。
航一全部的心念都在于一家團聚,因此他接受不了龍之介帶著三個朋友像遠足一樣歡天喜地地過來,也沒有心思欣賞路上的美好風景,他的整個身心,都處于一種愿望越來越近的急迫緊張之中。
繃緊的弦被龍之介的朋友蓮登掉隊打斷,他們在警察的帶領下硬著頭皮走向完全陌生的人家,同行的惠美在一處房子前停下,帶著懇求的眼神顫聲對門前那位陌生的老人說:“外婆,晚上好!”
老人接納了他們,為他們提供了吃食和住處。對于這對老夫婦來說,已經很久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了,眼前這群可愛的孩子,就像上天突然賜給他們的禮物一樣。
黎明來臨,他們狂奔至最佳觀測點,電車相向而來,每一個人大聲喊出自己心中最迫切的愿望,熱情而又真摯。
佑終于釋懷了對圖書館老師的懵懂愛戀,在他心中爸爸不再賭博才是更應該實現的愿望;大田選擇自己認真練習棒球,把愿望留給了離世的狗狗小彈珠;蓮登放棄了陀螺騎士,她忽然覺得,能夠跑得快一點,跟上朋友的腳步更重要;惠美終于不再猶疑,大聲告訴世界,也告訴自己,她要去做演員,即便母親否定自己也沒有關系;完奈仍舊想要畫出漂亮的畫,但她已不再奢求可以不努力;龍之介希望父親可以創作出新曲,他快樂,也希望父親快樂;只有航一,靜靜地看著電車經過,沉默到最后。
他也許終于明白了父親對他說的話:我希望你長大后成為一個不只關心自己,還關心其他事物的人,比如說,世界。
他開始回憶起涼爽的冰棍兒,好吃的薯片渣兒,弟弟引以為豪的蔬菜,外婆模仿的風的手勢,外公做的帶有輕柔甜味的輕羹,老師的鼓勵,路上他不愿欣賞的波斯菊,甚至是,肩膀上沉積的火山灰。
眼睛里不再只看到自己,他就忽然看到了全世界。于是他對龍之介說:我沒有選擇咱們家,我選擇了世界。
面對笑得沒心沒肺的龍之介,航一發自內心地說:爸爸,靠你了。這一次,他終于釋懷了。
就像片中航一外公做的輕羹,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甜味,初嘗者覺得太淡,細品下來,也許就會像航一那樣成為忠實的擁躉。這部影片也給了我這樣的感覺,它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從頭至尾都是淡淡的,但卻充滿了小感動,小溫馨。
我喜歡影片中那些溫柔的老人和老師們,他們給孩子們建立起無形的溫暖屏障,讓他們可以更自由地去感受這個世界。而那些看起來有些失敗的父母,也許是需要這些樂觀向上的孩子們來感染。
人生道路漫長,成熟所伴隨著的坎坷也許會慢慢磨去我們最初的赤誠之心,但偶爾,我們也需要簡簡單單,笑對煩惱。
愿你心中永遠住著一個關心世界熱愛世界的孩子~~
《奇跡》由是枝裕和編劇、導演,前田航基、前田旺志郎、大冢寧寧、小田切讓、夏川結衣等主演,于2011年6月11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對因父母離婚而分居兩地的小學生兄弟相信著在首列列車交錯的瞬間會有奇跡發生,希望幫助家人重新團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