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為新書采訪了一位創業大咖,剛滿30歲的他,年收入過千萬,開豪車住豪宅,朋友圈日常交往的人,都是我們普通人叫得上來名字卻又可望不可及的人物。
但是你可能想象不到,三四年前的他,還是一個三線城市的中學老師,年收入不到十萬,每天千篇一律給學生上課、批改作業,下班后和朋友們喝啤酒吃海鮮,日子過得雖然安穩舒適,但在夜深人靜時,他卻常常會覺得空虛,懷疑人生的價值所在。
后來,他不想再繼續那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枯燥生活,果斷辭了職,繼續去香港讀了碩士,求學期間一邊讀書,一邊開始摸索做金融保險的生意,并在取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快速抓住商機,將自己的事業版圖一點點擴展開來。
如今,剛過而立之年的他,已經坐擁兩家公司,短短幾年間,人生狀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認為除了自己能夠適時把握住了機遇,最主要還是得歸因于他這幾年的自律。
他跟我介紹了一下自己每天的時間安排: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忙工作,晚上12點前從來沒上床睡覺過;連續三年,除了春節回家過年幾天,平時從沒有給自己放過一天假;每天堅持健身,吃少油少鹽的健康餐。
現在的他,不僅日進斗金,事業有成,個人形象方面,也完全符合精英人士的標準狀態:體型勻稱,精神抖擻,不頹不膩,十足的人生贏家。
我們都會感慨,“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兩個字”。但很多人都是說說而已,借此抱怨一下自己周遭的環境,感嘆一下命運為什么單單對自己不公,然后,就可以讓自己更加心安理得地安于現狀。
其實,越多接觸身邊優秀的人,你就越會發現一個規律:那些比你厲害一百倍的人,真的比你還自律。
2
成年后,我們每個人的綜合狀態,簡單來說,只分為兩種:一種是變得成熟,一種是變老。
自律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狀態,在幫你延緩衰老的同時,也能讓你變得越來越豐富成熟。而不自律,不僅不能幫你抵抗歲月侵襲,還可以慢慢毀掉你。
有一位網友曾經講過他一位同班同學的故事。
這位同學當年以他家鄉小城當地狀元的成績考入他們的985重點大學,第一次的英語摸底考試,就拿了全年級第一,大一學期末還拿到了學校的獎學金。
按理說,這么高起點的學霸,自然會擁有開掛的大學生活,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這位同學卻高開低走,不僅后來再無起色,大四時竟然因為幾門功課不及格,英語四級不過關,連畢業證都沒拿到。
學霸不是一夜之間就變成學渣的,是他對自己放松要求后的不自律,慢慢毀掉了他的大學生涯。
上大學之后,他就很驕傲,總覺得自己比周圍的同學高出很大一截,無人企及,于是一邊沾沾自喜,一邊松懈下來,每天睡懶覺,上課遲到,大一時的好成績,是靠吃老本應付過去的。
等到大二時,因為經常窩在宿舍打游戲曠課,被老師教育過幾次后,自尊心受不了,開始破罐子破摔,后來發展到干脆不怎么上課了,一邊嚷嚷著自己不用上課也能應付考試,一邊抱怨別人對他不公平。
等到了大四,他從沉迷的游戲中抬頭看看四周,很多同學要么已經憑借優異的成績申請到了國內國外的學校,繼續讀研深造;要么大學四年積累了亮眼的簡歷,找到心儀的工作,而他卻年年好幾門功課掛科,收到了學校的肄業通知。
他后悔莫及,可惜的是,縱然底子再好,這幾年的荒廢和懈怠狀態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能力和精神狀態,想要擺脫好吃懶做、日夜顛倒的懶散狀態,一下子找回自律模式,談何容易?
最后,他成了全班最后一個就業的同學,回到老家托關系才勉強在當地找到一份工作,后來的他,更是從此一蹶不振,脾氣越來越不好,工作和家庭關系都很不順遂。
2013年,美國《福布斯》雜志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與自控力差的人相比,自律者的幸福指數明顯更高。自控力差的人,每天要與自己的不良習慣做斗爭,整日掙扎在懊悔與自責的反復狀態中,將大量的時間消耗在了消極情緒上。
相反,自律程度高的人,目標明確,行動果斷,雖然他們實際上是更忙碌的一群人,但他們卻更少覺得疲倦和壓力,整個人生狀態都更輕松。
這就是自律的真相,自律能使我們與眾不同,活得更高級。
3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推遲吃棉花糖”。
他找來一些四歲大的幼童,把他們分別單獨留在一個房間里,告訴孩子說,“我要給你一顆棉花糖, 給你15分鐘,如果我回來的時候這顆棉花糖還在這兒,你會再得到一顆,” 然后關門離開。
實驗的結果是,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沒有堅持到最后,中途把棉花糖吃了。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一邊吞咽著口水,一邊抵制住了誘惑,沒有吃棉花糖。
十四年后,教授做了跟蹤調查,找到了這些孩子們,他們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齡。那些沒有吃棉花糖的小孩,無一例外地都很成功,無論是學習成績、人際關系,還是性格發展,都走在人生正軌上。
而吃了棉花糖的小孩中,很大一部分都有多多少少的問題,有些高中時就成績不佳輟學了,沒考上大學。 另外一些雖然還在念書,但成績很差,只有少數人過的還算不錯。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即便是對孩子而言,只有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少數人,才能更容易最終走向成功。
自律能力,其實是一種推遲享受的自制力和面對困境時的自我管理能力,這也是成功的最重要要素。
我們每個人的畢生追求,莫過于達到一種自由的狀態:自由支配時間,自由支配金錢。
事實上,就像康德所說的,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只有真正的自律,才能給我們帶來這種有選擇權的自由。
我們身邊有太多人,永遠在為現狀焦慮,卻又沒有毅力去踐行改變自己。永遠是三分鐘熱度開始一件事情,然后不了了之,雖然總是抱怨著自己的不爭氣,但堅持最多的事情,往往就是堅持不下去。
這樣的后果,就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繼續過著糾結煎熬的日子。唯有養成自律的習慣和精神,才能讓我們突破自我,去接近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種下一顆大樹的最好時機是25年前,第二個好時機,就是今天。”
自律也一樣,想要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就要從今天做起。
Angela文集推薦:
女性成長? ?熱點熱稿? ?勵志情感? ?人物八卦? ?親子育兒媽媽經? ?Angela游世界
Angela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