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沈復 《浮生六記》
算來看《浮生六記》已經月余,除了語言的不熟悉導致進度慢外,這本書有一種讓你不忍快讀的韻味。尤其在周六的早上,迎著朝陽坐在窗邊,讀一篇文章,咀嚼著沈復的文字,瞥一眼還在懶床的愛人,多希望浮生能鎖住這樣的時光。
這本書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我想每一個看過的人一定都會說那就是蕓娘。閨房之樂本不見于大多數的古人書籍,但是這本書讓我知道,媒妁之言并非沒有愛情,伉儷情深其實一直都有。
書中的第一個故事就很是有趣,蕓娘與主人公小時定親,蕓娘是沈復舅舅的女兒,沈復自幼愛她,就說非她不娶。而蕓娘幼年間就有私下藏了暖粥小菜給未過門的夫婿,惹得親戚取笑的逸事。初看只覺有趣,然細細品味之下,又覺動容。
一個聰穎浪漫,一個溫柔多情,這樣的愛情無論怎樣都讓后人欣羨。
閨房趣事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月下游滄浪亭,女扮男裝游廟會,每一次的一時興起都會成為事后的美麗回憶,想來生活的情趣就是這樣吧。
但是,聰慧的女人往往難得善終。她的男人空有儒家的愚孝,卻不通仕途。在被公公誤會后,她的厄運從此開始,所謂慧極必傷不過是她的男人沒能給她應有的保護。
命運的急轉直下,讓人猝不及防,蕓娘的死將兩人的愛情畫上了句號。在那個時代里,能遇到一個懂自己的男人是不易的,可是再濃烈的愛情依然抵不過貧賤夫妻的厄運。
“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
我能理解沈復的情傷,可是卻無法原諒他的軟弱無能,或許在那個時代里這已經是蕓娘最佳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