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八姐昨天去看了約瑟翰·龐麥郎的“假”唱會,
準確的說,是伴唱會,
請你一定不要鄙視我,
八姐也不知道為何邁出了“這魔鬼的步伐”。
況且是在這凍成狗的冬夜,
100、120一張的門票,一點都沒有打折。
在西安那家叫做“光圈”的地方,
下到了地下三層,100多人的現場,
就這樣看到了陜西老鄉龐麥郎。
臺上,是那個一頭卷發,表情面癱的龐麥郎。
換了好幾套服裝,
很賣力。
偶爾,他的聲音會壓過音響里的伴唱。
有時候話筒還沒到嘴邊的時候,
音箱里已經飆出他的聲音。
一曲完了,他也會喘息,臉憋得通紅。
八姐分明的聽到了尖叫,也聽到了嘲笑。
當他L和N不分的說著陜南普通話的時候,
哄堂的笑。
四周,10個人有5個舉起了手機。
盡管這個地下室,
2G的網絡信號也是時有時無。
但一定要及時刷個朋友圈。
可能,還要無辜的加上一句
——給,你們要的龐麥郎
終于到了壓軸的“滑板鞋”
現場居然揮舞起了手臂,還有合唱
“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摩擦”,群情激昂
好一個魔性的龐麥郎
臺后,龐麥郎已經換好了衣服,準備離開
臺下,一大波人還在起哄“安可,安可”
“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p>
嗨點并沒有過去。
欣賞他的,說他好有國際范兒
“為什么我一唱滑板鞋,就土的掉渣。
龐麥郎一開口,我就覺得好有范兒?”
恨不得,我要給龐麥郎生猴子
龐麥郎“舊金屬”演出后和大家合照↓↓↓
龐麥郎的傳奇,
在很多人眼里,是關于“一個妄人如何嘩眾取寵的”的故事。
而在八姐眼里,這是“一個勇敢者追逐夢想”的故事。
2014年的春天,
躥紅的《我的滑板鞋》
世界知曉了約瑟翰·龐麥郎。
那時的八姐并沒有那么敬業,
也沒時間去八龐麥郎。
很久之后,看到一篇專訪。
“所謂音樂的熱忱追求”
“咬死牙關堅持說自己是臺灣籍”
字里行間的龐麥郎,
冒著一鍋傻氣。
成為了很多人的談資和嘲笑。
笑他“本來是土氣十足的陜西人卻聲稱自己是臺灣人”
笑他“五音不全”卻還敢自稱原創歌手。
看過龐麥郎的專訪,你心里會有定數↓↓↓
關于滑板鞋與龐麥郎,
八姐與竇文濤同一戰壕,
“中國每天都會產出大量的網絡歌曲,為什么偏偏這首歌會紅成這樣,一定是有它存在合理性的。我喜歡這首歌,就是因為從歌里聽出來他并不想表達什么,特別樸實和簡單 ?!?/p>
八姐以為,嘲笑是種病,
假如有一天,我身邊一個不會唱歌的朋友突然出了專輯還火了。
我的嘲笑,一定是帶著羨慕嫉妒恨。
八姐的朋友,
也曾爬到樹上追過周杰倫。
那個時候,另一波朋友嗤之以鼻,聲稱這逼逼叨叨字都咬不清楚的東西還能算歌?
再看龐麥郎,
土也好,無厘頭也好,惡心別扭也好,
魔音灌進了耳朵。
出單曲、拍MV、
走穴演出,聚光燈環繞,
這些貌似也是”主流歌手“窮極一生的追求。
歌曲走紅不久,《我的滑板鞋》MV順勢出爐
輕松拿到上千萬點擊量↓↓↓
要八,就深八。
八姐發現,把龐麥郎帶上這條路的,
并不是”滑板鞋“,
而是一首被放到網上被大家玩著玩著玩出名堂的”打吊針“(也就是文章一開始這首《摩的大飚客》的前身)。
因為有這么一個”前科“,
龐麥郎出道的始末,
才有了公司炒作一說,
很多人因此開始厭惡龐麥郎。
“不會唱歌但敢于追求的樸實農村青年,沒想到竟然背后又公司炒作,真的是太可惡了!”
每次看到這,八姐心肝其實就隱隱作疼,現在沒有哪個明星哪個網紅只身闖天涯,憑什么不能有公司推手?
其實,翻閱龐麥郎去年的采訪,
發覺跑調和節奏感都是天生的,并不像是在裝樣子。
這破音樂粗制濫造也罷,公司推手也罷,渾水摸魚也罷
存在就是合理,
這個世界,
最不該嘲笑的,是夢想。
曾為娛樂圈三分之一壁江山的陜西
這幾年劍走偏鋒,也出娛樂圈奇葩
一個是芙蓉姐姐,一個叫約瑟翰·龐麥郎
前一個成功洗白,成為勵志姐
后一個越描越黑,成為笑話
其實很多小鎮青年的夢想
都投射在了約翰遜·龐麥郎身上
面對龐麥郎的善意
可以獵奇,但不要嘲弄
那些曾經的小鎮青年,
現已經成為電影市場的中堅力量
下一個,難道就不能是音樂市場了嗎?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平臺“辣八”“labay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