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了不治之癥,而且是晚期,已經沒有多少時日。請大家認真反思總結以往的人生,自擬題目,寫一篇小文章。
這是我們生命概論課的期末考試之一。看到這題目時,一方面覺得出題的老師特別地用心,另一方面,這一命題倒是觸動了我。
到目前為止,在這繁雜匆忙的世間活了20余年,對比普通人的生命歷程一點也不長。但我再仔細算算,我已經經歷了兩百四十六個月,一千多個星期六。我在親朋好友,老師們的陪伴下,度過了我那七千五百多天,這每一天,都是我真真實實度過的,或充實、或荒廢、或愉悅、或寡歡、或憤懣、或亢奮、或不振……每天都有著不一樣的情緒體驗。新知識沖擊大腦,各種信息充斥著我的世界。
而最近我的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復雜。因為前不久,剛得知我患了不治之癥,時日也不多了。剛開始我非常憤憤不平。我的人生可能才進行了不到三分之一,還沒正式地踏入社會,還有好多事情沒做,憑什么這樣對待我的人生。又覺得郁郁寡歡,又百感焦急,也頹糜不振,經常去翻看一些身患重癥的人的網絡博客,在那找到了安慰和寄托。
自從得知這一突然的消息,我回顧反思人生的頻率更加多了。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人總要反省和思考,做事情得經過大腦,而不是一想到什么就說出來,就做出來,事后也需要反省和自察。
我想,我的人生最大的遺憾,也是令我迷茫的地方在于沒有很好的解決“為什么而活“的問題。在外界的影響之下,我知道活著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賺錢生活養家,不能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起碼不做對社會有害的事情,允許的話服務大眾社會服務國家。應該做個乖女兒,賢妻良母,好老師。不應該觸犯法律,不應該做有違社會世俗約定的道德尊則等等。這些都是別人的期望,別人想的。而我想的,我模棱兩可,我說不出。即便現在,我會感覺到有些事情我非常感興趣,但也止步于“觸碰”,會反問自己,“我這樣可以嗎?我能行嗎?”。可怕的是,我的思維定型,要打破思維定勢得花費些功夫。成年后,離家相對比較遠了,會發現父母把我的事情的決定權完完全全地交給了我。但我還是不由自主地去靠近父母的思維方式。
現在,如果可以,我想多為自己而活些。我希望自己內心的戲少些,不要考慮那么多,不要過于擔憂別人對我的看法,做好自己就行。很多時候我們內心認為別人會怎么想,都是非理性的認知偏差,都是自己想象的。
我還希望自己能夠多多學會溝通。我不希望我是一個“反饋黑洞”。“反饋黑洞”的意思是無論他人對我說什么,我都沒有回應,他人所以的語言就像被吸入黑洞一樣,杳無音信。做一個“反饋黑洞”,不僅別人難受,自己也難受。特別是當自己意識到自己出“黑洞”狀態中無能為力,無法自拔時,更是無奈難受,有苦說不出。我希望我能勇敢地邁出去,不要總固步自封把自己的心門緊閉。我告訴自己,“你想讓別人理解你,得告訴別人,別人才知道,他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你得說出來,你要好好溝通交流,你不要害怕。”也許我是在害怕交流后,結果不如人意。但不如人意的結果總好比我悶死啊!
想起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電影,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到現在,我仍然在思考,松子的這一生,到底是怎么樣的一生。這樣純潔善良的松子的人生歷程為什么會那樣子?松子錯了嗎?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傷害?這些問題我依然沒有確切的回答。“生而為人,對不起”,是其中最令我觸目驚心的一句話。松子小心翼翼地經營每段感情,還是不了而終。她一直在為別人而活,為寵愛自己妹妹的父親而活,為從他生命做過的男人而過,卻從未審視自己。也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
我的人生將暫告一段落,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請用心生活,別辜負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1.5 簡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