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公子
圖/來源網絡
1、
前陣子在網上看到關于“長輩再婚,你支持嗎?”這個熱門話題。
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家庭情況,打算談談自己的想法。
初看這個話題,下意識就是尊重長輩意愿,支持再婚。
因為我覺得長輩晚年的幸福度遠比我們自身的感受來得重要。
這些年,越來越理解長輩們晚年一個人的生活是多么的孤獨,他們不像我們有那么多娛樂活動,無聊時找朋友唱k,逛酒吧,甚至是徹夜長談。
很多長輩感覺到孤單的時候或許只是盼望兒女一句問候,一個電話……
這些年,我們外出工作到成家立業,陪伴長輩的時間太少了。長輩,往小范圍來說,比如父母,在他們眼里始終把我們當小孩,不管我們是否有能力,他們都為之操心。
尤其生活在十八線縣城里、鄉下的父母,他們的生活里沒有廣場舞,沒有燈火通明的夜生活,一到夜晚,鄉下小城一片黑暗,只聽到田野草叢里的蟲叫蛙鳴。
對我們而言,晚上9點,大城市燈紅酒綠,正是夜生活的開始,可是鄉里小城的夜晚冷冷清清,路上幾乎沒有行人,9點,正是他們入睡的時間點。
漫漫長夜,孤身一人的父親或母親,夜里輾轉無眠時,身旁無人作伴,又是一番怎樣落寞的心情?
2、
我的母親08年因病離世,那一年起,父親挑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擔和壓力,我們生活上的很多東西都是他一個人在打點。
這些年來一直默默地承受著所有的一切,我們長大了,一個個地離開家鄉到大城市里讀大學,工作,只有他一個人在老家生活。
父親身體狀態一直不太好,不易四處奔波,因此每次我們讓他到大城市里玩,他都推遲搪塞,更不用說讓他在大城市生活。
其實我很能理解父親這一輩人的思想,對于他們而言土生土長的地方比較有歸屬感,外面的世界盡管多么五彩繽紛,也比不了老家給的安全感,他們覺得在小城里更有人文鄉情氣息。
可我總感覺獨身一人在家的父親是孤獨的。
早些年,聽說村里的大娘說給父親介紹一個伴,可是被父親拒絕了。后來我跟父親來了一次談話。
“村里的大娘打算給你介紹個伴,你為什么不答應呢?我覺得挺好的。”
“算了吧,都這個年紀了,無所謂了,一個人也可以過。”
“可是你一個人在家,孤零零的,有個伴更好,反正我是支持你的。”
“一個人也沒關系,習慣了就好。”
大概就是這樣簡單的對話,這樣簡單地了解了父親的想法,后來,沒有人再提給父親找個伴的事情。
如今10年過去了,父親60多歲,在老家大多時候還是一個人,只不過他開始享受起自己的生活——給生活找樂趣。
前些年,我教他使用微信,學會了發朋友圈、視頻語音,微信支付、搶紅包等,他一直引以為傲,因為村里他的同齡人、同一個輩分的、或者是比他年輕一些的都沒有像他那么與時俱進。
他很好學,有時候還專門打電話問我怎樣更好的使用手機,上百度,下抖音,還會在酷狗軟件上跟別人合唱。
對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以前從來沒有發現父親那么喜歡唱歌,經常給我們驚喜。有時他突然發個視頻在微信群告知我們他買了個電子鋼琴,每當我們生日的時候,他就特意彈生日歌給我們聽。
后來他又買了一套音響設備,在家里用麥克風唱歌,經常分享他唱歌的視頻,接著又買了一個很有年代感的收音機等等
除此之外,他會去村里跟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喝茶聊天,偶爾去買點飼料撒到魚塘里,閑來種種蔬菜瓜果,這大概是他的日常生活。
反觀現在我們的生活就是上下班,偶爾跟朋友聚會聊天,偶爾宅在家里,也是多么平常的生活。
不管怎樣,即使我們跟父母的生活狀態不一樣,但我們在關心父母這方面用心一點,盡最大努力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他們獨自一人生活,起碼我們都做到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懷,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生活得快樂就是我們作為兒女的幸福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