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是英國的一個書店,書店號稱可以找到市面上難尋的古老的藏書。故事很簡單,以書信體記錄了紐約女作家海蓮·漢芙和書店經理弗蘭克·德爾跨越了20多年的傳奇書緣。
從女作家第一次寫信,拜托書店幫其找書開始,書店老板弗蘭克·德爾與她通信。慢慢地,從簡單的書信往來變成了友誼,女作家與書店的所有員工都成了朋友,與德爾的家庭成員也結成了好友。相互送禮物,彼此分享書籍和看法,分享美好。遺憾的是,德爾因病去世,女作家海蓮·漢芙還是沒能去英國,與這個通信20年的書店老板見上一面。
對書的喜歡和執著是牽連兩個主人翁的連線。
我喜歡扉頁上有題簽、頁邊寫滿注記的舊書;我愛極了那種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戚戚于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
海蓮·漢芙是個大大咧咧的美國姑娘,從她的書信中透露出古靈精怪的個性,敢愛敢恨,獨立有見解。遇到好的書,高興得要死要死的,遇到不好的書或者譯本,也不忘表達自己的憤怒。
我現在趴在床腳下寫信給你——這本卡圖盧斯害我氣得滾下來。
譯得詰屈聱牙的,真教人傷腦筋!
可憐的史密瑟先生,他一定害怕他媽媽會讀這本書,所以忍痛把那些原本應該活色生香的文章譯得道貌岸然。
這哪是佩皮斯日記呢?你倒是給我交代清楚!
這本書根本不夠資格稱之為《佩皮斯日記》,這只是哪個沒事找事做的半吊子編輯,從佩皮斯日記里東挖西補、斷章取義,存心讓他死不瞑目!
真想碎它一口!
一拆開包裝,《愛書人文選》款款現身——鑲金邊的皮面、上金漆的上書口……輕而易舉勇奪“我的藏書選美”的后冠,連首版的《大學論》也甘敗下風。
所有愛書之人,都會有下面這樣的想法吧:
我們活在一個詭異的世界——這么漂亮,又能終生廝守的書,只須花相當于看場電影的代價就能擁有;上醫院做一副牙套卻要五十倍于此。
這么小小一篇文章,為什么可以稱為“愛書人的圣經”。我想書中流露出的發自肺腑的對書的熱愛,讀書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對好書的渴求,對與偉大的作者溝通的渴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一個個美麗的靈魂,我們為之動容和心潮澎湃。
我打心里頭認為這實在是一樁挺不劃算的圣誕禮物交換。我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頂多一個星期就吃光抹凈,根本休想指望還能留著過年;而你們送給我的禮物,卻能和我朝夕相處,至死方休;我甚至還能將它遺愛人間而含笑以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