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狄仁杰宇宙的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其實我在觀看之前是有些期待的。
這種期待是從《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結尾時,那一張張插畫海報上開始誕生的,當時作為彩蛋,一共推出了數十張海報其中就包括這部《四大天王》。
這個時代的電影,不插入一個宇宙觀,簡直都不好意思出門和別人打招呼。
從最有名的“漫威宇宙”到“DC宇宙”甚至是大家調侃出來的“景甜宇宙”(其實我自己有推算過,景甜宇宙如果好好編排一下,是可以圓出來的,今天就不扯遠了)
其實這個“宇宙”的概念,大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系列,這個系列里有一套相同的設定,大家在這個設定里開始展開各自的故事。
其實徐克在多年前,就為中國電影做了類似的事,例如大家熟知的“黃飛鴻”系列,我們也可以稱其為“黃飛鴻宇宙”。
不僅僅是《黃飛鴻》,《倩女幽魂》系列,也可以稱之為一個宇宙。
所以宇宙這個概念,對于徐克來說并不陌生,反而非常駕輕就熟。
這也就是我在看到那一張張海報時,興奮的由來。
再說回這部《四大天王》
首先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充滿想象力的世界構建,干凈凌厲的動作場面,精美的人物服裝設計,以及讓人對著鏡頭閃躲的3D效果,都是可以表揚的部分。
另外其實對于選角,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里面幾個演員的,每個演員都選得不錯,這部里尤其喜歡馬思純,純屬個人審美偏好,但是要是她的扮相再唯美點就更好了。
回到正題,然而要想真正打造一個非常厲害的“宇宙”,或者說白了,做好一個系列電影,其實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大部分觀眾對這部電影有所失望的地方。
首先咱們不和國外的比,咱們就和徐克自己的電影比較,例如《黃飛鴻》系列。
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勇敢正義甚至有點呆板的主角黃飛鴻,善良憨厚的豬肉榮,機靈活潑的梁寬,沉默寡言但是心思細膩的鬼腳七,還有懦弱卻可愛的牙擦蘇,以及團隊里唯一的女性角色十三姨,都是性格非常鮮明的角色。
這些角色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發生的一些故事都非常精彩,既和主劇情相關聯,又能在故事中展現人物性格,再由性格推動故事發展,這是一種非常良性的劇情展開模式。
而在《四大天王》里,我們沒有看到更多的人物性格對于劇情的影響,反而是在劇情的裹挾下,人物被推著走,是屬于劇情需要你人物這樣做,而不是人物的性格與選擇來推動劇情。
但我也想了想,這部電影雖然是第三部,可實際上卻相當于是第二部,因為第一部《通天帝國》相當于是講了未來的故事,而這兩部是前傳,這一部呢,又剛剛好是人物需要定型的階段,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一點導演的用心,演員也在努力去塑造,但是關鍵的劇情,卻沒有幫到他們。所以我們會覺得這個故事因為人物性格的丟失而失去張力。
另外一點,其實我覺得,以徐克的調性,狄仁杰宇宙的世界觀,應該還是比較黑暗魔幻風的,以古裝懸疑探案來展開一個個怪力亂神的奇幻世界,將東方魔幻主義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其實這部《四大天王》的設定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利用幻術來讓各種想象力天馬行空,只是最后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
當然還有很多劇情上的漏洞,我們這里就不一一去挑了,總體上說,故事還是圓得過來的。
不過最后忍不住還是要吐槽最后一句,
徐導,你是不是有點偏題啊?
這個片叫“四大天王”但實際上感覺并不扣題。
原本我在觀影時以為,最后的大決戰,會是幻術對決,
狄仁杰這邊用幻術造出“四大天王”對戰“百眼羅剎”呢……
這樣好歹也能點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