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看了咪蒙給廣告商拍的一個視頻,視頻中咪蒙采訪中學生,問他們是否被別人嘲笑過,有一個女孩說,她的朋友們經(jīng)常嘲笑她矮,而她面對的方式,是假裝不在意的說:“對啊,我就是矮啊”,然后笑的比誰都大聲,以為這樣就不會聽到自己心碎的聲音。
可她也承認,其實自己,特別的難過。
讀書的時候,好多人,包括我們自己,都偶爾會成為那個殘忍的傷害者,以別人的某個特點為取笑對象,放大我們的樂趣,加重別人的悲哀。
當別人忍住心痛,強顏歡笑時,我們誤以為他是不在乎,其實,他只是為自己做最后的尊嚴維護——當我和你們一起笑話自己的時候,我似乎,就不再是個笑話了,因為我不再是受害者,我也在嘲笑“她”,我對這件事情就比較有控制了。
可是內(nèi)心的悲傷,有增無減。
02.
他們只是開玩笑,既然是“開玩笑”,又都是“好朋友”,如果我嚴肅的指正,不僅顯得自己不近人情、不懂變通,還搞的十分尷尬。
那時的我們,總覺得最酷的事情就是——我不在乎你怎么說我。
但其實,我們都特別在乎老師的評價、同學的眼光,可是為了扮酷,我們假裝不在乎,卻從不曾想,承認自己在乎,其實更酷。
大家都在說,要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但我要鼓勵大家,承認自己,就是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就是會害怕社會的評價,就是會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感到受傷,就是會玻璃心。
03.
除了對別人的嘲笑在乎,我們也會對別人的很多看法都在乎。人本來就是活在社會關系中的動物:假如你喜歡一個人,你怎么可能對他對你的看法全然保持平靜?如果你堅持己見,選擇了你愛的工作和城市,你又怎么可能完全不在乎父母和朋友怎么看?
我們在乎那些評價和看法,根本不是一件什么值得恐慌的事情,因為這和堅持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絲毫不矛盾。
恰是因為對這份在乎完全的看見,我才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做出更加尊重自己的決定。
04.
舉個栗子,我想去X城市工作,但我老媽希望我回老家工作。
我首先絲毫不否認,我很在乎媽媽的意見,然后我就會去認真考慮,到底是什么讓我做了相反的決定?
然后我會明白,去X城市是我個人的價值觀與信仰的體現(xiàn)——我認為在年輕的時候就是應該抓緊時間云游四海,多走多看,她的反對其實會更加增加我的力量。
而當我否認看見我對她的在乎,恐怕我也將看不到自己到底在堅持的又是什么。就好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它們都存在,你拒絕任何一面的存在,都將看不到完整。
而我也知道,我對她的需要的回應,對媽媽的愛也同樣重要。所以,我會告訴自己要更加努力賺錢,這樣就能在想回家的時候,媽媽需要我的時候,及時趕回去。也希望能夠在努力一段時間之后,更自由的選擇工作地點,給媽媽更好的生活。而也只有這樣,我對于未來的選擇才會更清晰,也才會更了解自己。
05.
在我成為一個不在乎他人眼光的瀟灑girl之前,我要大聲的告訴這個世界,我很在乎!
我在乎的事情超級多:
我在乎自拍不好看、面試不成功、單身、別人批評我、拒絕我;
我還在乎分別、在乎薪資、在乎空氣質量、在乎自己會不會是大齡剩女、在乎一切世俗的眼光、和莫名的攻擊!
然后我才能在看見自己的在乎之后,和自己好好商量、更加了解自己的需要,然后真的放下,真的做到,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