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歷山大死后,埃及有富人部將托勒密占有稱王,為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05——280年),建立托勒密王朝。他繼承埃及法老的傳統,專制統治并自居為神化的國王。希臘式城市在托勒密王朝統治下占有特殊地位。希臘人移民埃及,建立移民據點瑙克拉提斯,享希臘式自治權。全部土地被國王、王室、階級階層占有,土地私有制,嚴重農民被剝削、奴役,要賦稅給國家。工商業空前發展,對外貿易興盛,比如印度的象牙、珍珠、香料等奢侈品。手工業勞動者被嚴重的剝削。對外貿易吸引了各地商人,加強了技術、文化的交流。埃及人民在托勒密王朝的通知下受外族、階級剝削的雙重壓迫,他們大規模逃亡,發動武裝起義,托勒密王朝趨于瓦解。公元前30年為羅馬所滅。
塞琉古王朝的亞歷山大部將塞琉古所建,以敘利亞為統治中心,故又稱敘利亞王國,中國史書稱條支。塞琉古王朝在西亞的統治沿襲波斯帝國的專制政體,王權托之神授,國王御皇冠,宮廷采取波斯朝議,地方分二十五省,設各類官吏。境內地域遼闊,在邊遠地區屯兵,加強控制。塞琉古王朝通知下的經濟最發達地區是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這地區生產大麥,城市商業發展快速。土地所有制沿襲過去的形式,王室土地、寺廟土地,國王對土地擁有最高的所有權。塞琉古王朝的托勒密王朝爭奪東部地中海和愛琴海的霸權,從公元前276年起進行了長期的戰爭,史稱“敘利亞戰爭”,先后五次敘利亞戰爭,塞琉古王國失敗。公元前190年,羅馬在瑪革尼西亞戰役大敗塞琉古軍。三年后,羅馬的龐培侵入西亞,將徐利于夷為為羅馬的行省。
公元前3世紀,在小亞細亞還存在著許多小國家,有加拉太、卡帕多細亞、本都、比提尼亞和帕加馬等。帕加馬王國位于小亞細亞的西北,頻臨普洛滂提斯和愛琴海,以帕加馬城為首都。在阿塔羅斯一世(公元前241——197年)統治時期,國際形勢對帕加馬非常有利,擺脫塞琉古王朝的統治,獨立稱國。帕加馬國小而富,全國土地歸屬國王。帕加馬的造紙業馳名國外,羊皮紙可以和埃及的草紙相媲美。文化以雕刻藝術最為著名,帕加馬衛城宙斯大廟神壇的浮雕描繪“巨人之戰”被視為后期希臘雕刻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