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會聽人說:“我覺得那家伙一無是處!”這是不正確的,它只能說明你還不是一個智者。
只要你深入細致地觀察,定會發覺每個人的靈魂中都有閃光之處。
一個人若過分自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就永遠無法感覺到自身真正的優點。當然,他們更是做夢也想不到販夫走卒和罪人身上也會蘊藏著偉大的力量。
一旦我們認識到自私是一切罪孽的根源,而無知又是自私的根源時,便能放開懷抱用仁愛、憐憫之心去看待一切。
唯其無知,才會貪得無厭;唯其無知,才會滋生私心。真正的智者是永遠不會有私心的;他明白同舟共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自私是一切罪孽的根源,而無知又是自私的根源,每種惡劣的情緒都與無知有關。若我們的個人品質能有所提升,就會在與他人接觸時謙虛地找尋對方的長處,并以此激勵對方。彼此之間善與善的對話,結果自然也是善的,反之亦然。
若你能從某人身上發現錯誤或邪惡,那也是因為你錯誤或邪惡的暗示而引發的。一個優柔寡斷缺乏自信的人,極易受他人情緒的支配。對于這種人只要稍加暗示便可誘其犯罪,然而你亦難逃幫兇之罪。同理,仍是此人,你若用光明正大坦蕩磊落的情緒引導他,那么你會給他的生活和行為帶來莫大的益處。
若你能用仁愛慈和之心真誠對待每個與你接觸的人,那你將從對方真正得到豐厚的回報,尊重、關愛。下面這條語語背后同樣有著深刻的科學根據:若要世人愛你,你當先愛世人。
我們付出愛的同時,也會享受到別人的愛,思想和情緒的確具有影響力,但它們帶給你的是福是禍就只能看你的本意是善是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