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早在瑟瑟秋風中爬起來,今天是十一放假的第三天,要跟著程爸到高密考察濰水之戰的古戰場。7:30在凱德大黃熊前集合,第一次帶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第一次見程爸,大概四十多歲,個子不高,有點胖,很愛說話。
? ? ? ? 一行共八人,我和程爸兩個大人,還有六個孩子,除了我們家的閨女,其他孩子跟程爸已經活動過很多次。
? ? ? ? 車不大,路程也不遠,先到的大谷縣村,本來的計劃是從大谷縣村徒步十余公里,沿濰水到涼臺村,沿路考察濰水河的情況。可是一下車,涼風便撲面而來,在傳說中的韓信壩的橋下,一行人開始瑟縮了,河里的蘆葦在秋風中瑟瑟發抖,水面的微波也在這秋風里蕩漾,站在風里,研究的氣氛一下子就弱了,孩子們戴上了帽子,雙手插在上衣口袋里,縮著脖子,聽程爸講河邊的壩石的材質:下面一層是河泥,上面一層是明顯材質不同的沙子。河面不寬,有100米左右,可是作為需要渡河作戰的古戰場,就多了幾分兇險。據說,韓信在這里以五萬兵力,大敗前來救援齊國的楚將龍且號稱20萬的軍隊,在這里灌嬰斬殺了龍且。取勝的方法便是在濰水上游的大谷縣村的濰水河畔筑壩,然后韓信在下游的大涼臺村的河灣處佯敗,渡河逃跑,龍且追趕,渡河時上游掘壩,水淹龍且大軍,致使楚軍覆沒。歷史上對這種說法頗有爭議,所以一直沒有歷史的考證,韓信到底筑壩了沒有?如果筑壩,那是為了擋水以方便漢軍渡河還是水淹龍且大軍,一切都已經隨著歷史的河流流成了解不開的謎團。
? ? ? ? 歷史上的韓信壩已經在濰水河畔成了化石般的存在,一如緩緩趟過的濰水,不理時代變遷,不理風云變幻,兀自流淌著自己,或深或淺,跟著季節變幻著自己的心情。任誰也不能在水面找到歷史的痕跡,無論是功成名就的韓信還是一敗涂地的龍且。昨天的已走,今天的在走,明天的會來,追懷古跡,金戈鐵馬仿若夢中,勝負成敗仿若夢中,英雄人物尚且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碌碌凡人又何必為今日之俗事而煩惱呢?
? ? ? ? 現在程爸帶著孩子們在一起玩游戲,這是她們的快樂,也是最簡單的快樂,我在這個房間聽著她們的快樂,也為她們的快樂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