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夢海揚帆? 編號:0176 日期:2017-10-17
高中第一次月考已經結束,這是開學以來的第一次大考。相比考試的分數,更重要的是考后總結,查找失分原因,檢驗知識基礎是否扎實,為接下來的學習找準方向、樹立信心!
考得好,再接再厲;考得不理想,也千萬不要一蹶不振,一起來分析原因。
01
考后分析試卷有什么作用?
第一,可以知道哪些知識沒掌握;
第二,可以看出有哪些不好的學習和考試習慣;
第三,對于下一步的學習有關鍵的指導意義。
02
如何科學有效地分析試卷?
考試后,我們需要分析收獲以及暴露出的問題,并制訂出自我提高的措施與方法,要講究四個策略:
1. 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
從每一道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
分析思路是:
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
②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
③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
④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么?
⑤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通常情況下,丟分原因有三種:
“知識不清”——在考試之前沒有把知識學清楚,丟分發生在考試之前,與考試發揮沒有關系。
“問題情景不清”——審題不清,沒有把問題看明白,或是不能把問題看明白。這是一個審題能力、審題習慣問題。
“表述不清”——雖然知識具備、審題清楚,問題能夠解決,但表述凌亂、詞不達意。上述問題逐步由低級發展到高級。
2. 從數字分析到性質分析
(1)統計各科因各種原因的丟分數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2)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獲得的,找出來很有必要。在后續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這些,那么不同學科累計在一起,總分提高也就很可觀了。
(3)任何一處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學生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 從口頭分析到書面分析
在學習過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謂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對話。這樣的對話從潛意識的存在到口頭表達是一次進步,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又是一次進步。書面表達是考后試卷分析的最高級形式,這個分析是反觀自己的一面鏡子。
4. 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屬現象分析,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歸因分析和對策分析也就是:考試情況什么樣、為什么會這樣、將來怎么辦。這里有個“九字訣”——
馬上寫:首先,學生把做錯的題重新抄一遍,然后請教老師或同學,詳細寫出正確過程和答案,主觀性試題還應根據老師講解的解題思路補充齊全。
及時析:及時寫出對試卷的分析內容,包含以下兩步:①綜合評價,即哪些題目做得比較好,哪些題目存在失誤?②在糾正錯題的基礎上,對錯題進行歸類,找準原因,對癥下藥。
經常翻:試卷自我分析寫完后,和試卷粘貼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積累多了,可以裝訂成冊。千萬不要束之高閣,要經常翻閱復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加強理解,培養能力,掌握規律的目的。
03
錯題處理方法
(一)、會而做錯的題
1. 詳細的分析錯因:由于審題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就定義為“審題錯誤”;是由于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那就定義為“計算錯誤”;有些錯誤是在草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漏掉了,那就定義為“抄寫錯誤”;有些錯誤是字詞或字母、符號等寫顛倒了,那就定義為“筆誤錯誤”等等??傊?,一定要分析的具體、清晰。
2. 要定量:就是把這次考試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統計每種錯誤共有幾處。各科老師都會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評,這非常重要,同學們一定要記住老師講的。
3. 定目標:將定量找出的每一種錯誤,設定一個經過幾次要將其減少到趨近于零的目標值。如“審題錯誤”,我的目標是七處→五處→三處→零;“計算錯誤”,我的目標是五處→兩處→零等。
4. 找出改進方法:比如說“審題錯誤”是否問題出在著急慌張上或是觀察不夠準確。為什么著急慌張呢?為什么觀察不準確呢?可能是考試方法不當,也可能是心理存在問題或是外界干擾刺激等。對于改進“審題錯題”,有一種簡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審題,快解題”。
(二)、模棱兩可的題
1. 找出這些內容:要搞清楚它是屬于哪章?哪節?哪個或哪幾個知識點的問題等。
2. 在搞懂弄通上下功夫。首先翻翻書,找到那個知識點,認真讀一讀,深入思考,細細回味……經過這個過程還搞不懂,就要請教老師了。即使你自認為搞懂了,最好也要請教老師,印證一下你的思路是否清晰?你的分析是否全面?你的解答是否完整等。
3. 就是找類型題演練。沒有一定題量的積累是達不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的水平的,當然也不必搞題海戰術,這就因人而異了。每做完一道題最好要停下來思考思考,不但要有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有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化歸能力等的訓練。這類問題不是一點兒不懂的內容,是不夠精通的內容,經過努力,經過考試的驗證,必定會被攻克的。
(三)、不會做的題
對于不會的題,同學們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基礎知識是否過關?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課堂,認真聽老師講課。如果是基礎知識不過關就多記筆記,多總結知識點。
04
認真做試卷總結的意義
1. 實現對知識的查漏補缺
找到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后,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比如,英語學科可以制作單詞卡片,然后將考試中拼錯的單詞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復習,提高記憶效率。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錯題本”,尤其是較弱的學科。
2. 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培養這些好習慣:(1)預習與復習;(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3)積極融入課堂學習,并做好筆記;(4)多動腦,勤動手;(5)大膽發言,敢于質疑,敢于表達自己見解;(6)獨立完成作業并經常反思。
3.正確對比,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1)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就是拿本次考試的成績與上次考試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不僅從總成績上比,更要比到細處,具體到每科,細化到每科的知識點。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與運用”失分較多,這次通過努力失分減少了,這就是一種進步。
(2)另一種是橫向比較,即拿自己的成績跟班、年級各檔次分數線比。舉例來說,語文、數學滿分100,而自己語文考84分,數學考78分,哪一科考得好?不好判斷,因為沒有參照物。這時可以把各檔次分數線作為參照,通過對比,幫助自己找到相對處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