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看了不少書,抄了不少摘抄,但總感覺看完就丟了,知識點太散亂缺乏系統梳理。這次趁著開學忙里偷閑,希望可以整理一下大學里自己做的這些筆記,形成體系化的知識網。
如何建立信息系統,以什么架構搭建
這個問題還是挺燒腦的。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分法:
- 以知識類目來分,已有知識包含 計算機技術、管理、經濟學、文學、心理學、歷史等等。
- 以筆記形式來分,可以分成 閱讀摘抄、文章收藏、課程記錄,自己的感謝心得。
- 以筆記的用途來分,可以分成 提升自我所需、工作所需、生活休閑、裝逼、開拓視野等。
信息系統架構選擇
結合上面的多種分法,我確定我的筆記系統結構為:
第一層劃分按照類目,即計算機、創業/管理,經濟學、文學、歷史,設計,產品等
第二層劃分按照筆記形式,分成閱讀摘抄(包含心得、關鍵詞),文章收藏、課程筆記等
再往下,每篇文章使用tag,表明用途
考慮到建立筆記系統的目的是能盤活存量知識,形成記憶網絡,便于檢索,我認為我的筆記系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內容深度
原有筆記在一些主題(及觀點)上應該挖深一點,對比其他資料,做專題研究,理清邏輯,辨明結論 - 體系邏輯
比如歷史方面的各條筆記,應該確定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才能形成思維的網絡),同時如果有精力還可以補上體系內遺漏的知識點。( 通過思維導圖建立大局觀、用鏈接方式聯系各條筆記) - 個人輸出
之前的筆記更多的是被動的、輸入性的知識,今后要注重輸出,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主要方法有:
§ 總結歸納成思維導圖
§ 做成圖解PPT
§ 知乎回答相關問題
§ 發表講解文章 - 定期復習
為避免遺忘,一定要確定復習計劃。
為了幫助記憶,每條筆記的 關鍵詞 和個人心得 一定要放在顯眼位置,以此來助記
工具的選擇
目前主流的筆記軟件主要有:OneNote, 印象筆記,為知筆記,有道云筆記。此外還有Pocket,錘子便簽等軟件可以輔助。
我的筆記工具方案:
使用OneNote作為主要筆記本(組織功能較全)。
印象筆記用來摘錄(利用它的剪藏功能),同時它在多平臺上的便攜性也比較好,適合作為備忘錄;
Pocket摘錄好的文章,定期消化整理。
錘子便簽用來記錄偶爾的靈感和感想
筆記流程:
- 看到好的內容和資料,來不及細看則收入Pocket; 如果已經細看處理過了,把重要信息導入印象筆記
- 每周把內容添加到OneNote
- 定期寫一寫感謝文章
- 定期維護知識體系的目錄/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