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過最厲害的一個管理筆記的人,是電影群里的一個影評者。他本身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了。大學時本科機械,畢業后做設計工作。幾年后因為對電影的愛好投入電影事業,進入這個行業8年,為時光網供稿6年,最巔峰的時候時光網主頁的三篇文章全都出自他的筆下,現在專業寫影評,在一家很出名的電影期刊任編輯。這幾年來他自己的故事就夠寫幾千字的。今天想要聊聊他的筆記系統。
?群里經常會有人找不到電影資源,每次問到他的時候總能幾分鐘就告訴你在哪有,藍光碟什么時候出,現在市價多少。今天群里在聊模糊鏡頭的問題,他提到幾年前曾經拍攝過一組專拍服飾,人物模糊的照片。然后,立刻就發出來了照片,照片水印顯示是2010年5月3日。這樣快速的對照尋找沒有強大的筆記系統怎么來支撐。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構建屬于自己的筆記系統更顯得重要。有幾個小技巧大家還是可以借鑒的。
1.以用為主。
我們做筆記并不單純是為了好看而已,好用才是它的第一生產力。筆記只是服務于只是服務于知識的工具,所以相對比而言,應該想辦法讓筆記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在這個基礎上越美觀越好。
2.利用工具
不應該局限于紙筆,不可否認。傳統的紙筆方式更讓人印象深刻,也更有儀式感,但是高度爆炸的信息時代,紙筆的產出量是遠遠不足的。我也常常用紙筆來做讀書筆記,但是通常情況下只用來寫自己的感想討論以及經典的句子,其他的還是要交給電腦來處理。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各種工具幫助自己減少工作量,我常用的幾種工具是:印象筆記,掃描全能王,onenote和word。其中,電腦里的文件一定要記得隔一段時間就備份,可以用u盤,也可以用云盤,按照個人喜好就可以。但是一定要備份。
3.建立自己的筆記流程
每個人的筆記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流程習慣,要按照自己的習慣建立自己的流程。我常常在移動端用印象筆記記錄文字信息和要保存的圖片,掃描全能王則用來對圖片上大篇幅的文字進行識別保存以及思維導圖的照片輸入。在電腦端用印象筆記電腦版來同步導出,平常用onenote來進行日常積累,每隔一段時間知識系統整理后按主題分類編入word文檔中。大家可以借鑒這個過程加入自己的筆記習慣。
4.注重輸出
沒有輸出的輸入毫無意義。你可以用一段時間來準備,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這段時間可以是一個月,100天,1年甚至很多年。但是當形成系統的體系之后要開始往外輸出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更加順手地運用這些知識,閉門造車已經不適合這個社會了。
5.養成習慣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生常談的話題,要堅持做筆記,我們不能妄想用1000個字就可以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堅持才是王道。有意識地養成習慣,已經養成的習慣會成為你的一部分而不是負擔。
?想清楚,就能說清楚。整理清楚,才能想清楚。
?希望未來的我們,可以繼續一起成長。可以一起想清楚,說清楚,然后仗劍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