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與華書房#華杉注四書《孟子》【169】

一說“原則上可以”,就是不一定可以,這不可笑嗎?那還叫原則嗎?能堅持原則的人,都是心里特亮堂的人,把事情看得特透徹的人,一切了了分明。你要他放棄原則,他也當你透明。

【孟子曰:“君子不亮,惡乎執?”】

亮,朱熹注:“亮,信也,與諒同。”

楊伯峻注:“亮,同諒,信也。論語‘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君子貞而不諒’,皆謂小信,孟子此‘亮’字則指一般的誠信,兩人說指實有不同,不可混而為一。”

君子貞而不諒,是指君子只執守正道,不拘泥于小信。這里的諒呢,有為了信用不顧是非的意思。貞而不諒,就是守大信,不守小信。咱們說“言必信,行必果。”以為是句好話,其實孔子的話后面還有一句,說全了是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小人,死腦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尾生抱柱,他跟姑娘約定在橋下約會,姑娘沒有到,河水卻暴漲,他不肯失信離開橋下,抱著橋柱子淹死了。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觀點。他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這思想呢,可以說影響非常不好,兩千多年來大人君子都不守信用,因為“惟義所在”,義在哪呢?也在他那兒。所以他無論守信,還是不守信,他都正義,都沒有心理負擔,權變權變,他就有權,可以變,一切自由裁量。

張居正說:“孔子曰,君子貞而不諒,孟子所謂亮,即孔子所謂貞也。此又不可不辯。”

歷代都把亮與諒同,就必然再要解釋此諒非彼諒。不過張居正也說:“亮,是明理自信的意思。執,是執守。君子于天下之事,灼然有定見,而自信不疑,這叫作亮。確然有定守,而特立不變,這叫作執。執則臨事有擔當,才能有成,而惟亮則先事有主宰,才能有執,此應事接物之準也。”

我覺得這樣解釋,就可以了,不必和諒扯到一起。

亮,就是明亮,透亮,我真是把那事情看透了,透亮了,道理分明,心體透徹,實見得是,信理信心,我就能堅持原則。不會事到面前,又猶疑不定,或者受人影響,遷就變通。

諒,是說不懂變通。亮,就是看得明白透亮,不存在什么變通。

我們現在有一句很搞笑的話叫“原則上可以”,原則上可以,就是不一定可以,隨時準備“貞而不諒”。“原則”這詞,本意是不能動的,現在一說“原則上”,其實就是強調這是可以動的,這不可笑嗎?這就是心里不亮堂,覺得“應該是”——應該是,就是可能不是,又一諷刺——先這么設想著,到時候不行就改。這隨時準備改弦易轍,惡乎執?那就不能執守原則了。

能堅持原則的人,都是心里特亮堂的人,把事情看得特透徹的人,一切了了分明。你要他放棄原則,他也當你透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的孟子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中華書局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中國華僑出版社

孟子正義,焦循,中華書局

孟子譯注,楊伯峻,中華書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說,那是小人。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說了都可以不算,這怎么講? 【子曰:“君...
    華杉2009閱讀 1,537評論 0 2
  • 2016-08-31 華杉 一說“原則上可以”,就是不一定可以,這不可笑嗎?那還叫原則嗎?能堅持原則的人,都是心里...
    郁萍閱讀 338評論 0 0
  • 不要去對自己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情焦慮恐懼,不要私心太重,老覺得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不能失去。要無我,想想別人需要什么,我...
    華杉2009閱讀 1,512評論 1 8
  • 安靜的辦公室,依稀響著鍵盤聲,獨坐著數人正在忙碌中,突然一聲“叮鈴”的消息提示聲響起,其中一人突然停下鍵盤聲,看著...
    君臨木為閱讀 272評論 0 1
  • 這到菜一看就知道是哪里的口味了,沒錯就是上海。脆皮多汁的炸豬排,很是讓人動心。 食材:豬大排3塊,雞蛋1只,鹽1小...
    蔚藍色的天空c閱讀 72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