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是種類似于某些中藥材的東西,性寒、微苦,沉淀在人體中,散發(fā)著植物的清香。可是天長日久,卻總是能催生一場又一場血肉橫飛的爆炸。核武器、手榴彈、炸藥包,當然還有被用作武器的暖水瓶,都是由仇恨贈送的禮品盒,打開它們,轟隆一聲,火花四濺,濃煙滾滾,生命以一種迅捷的方式分崩離析。別忘了,那是個儀式,仇恨祝愿你們每個帶著恨意生存的人,快樂。
笛安第一次聽到,是在萌芽雜志上,萌芽說來是很老的名字了,魯迅的萌芽與今天我所見的萌芽完全是兩樣東西了吧。萌芽雜志上笛安的告別天堂推薦正好,找到這本書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名字與內(nèi)容相差甚遠。告別天堂用的是類似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可是《西決》可能沒有這么明顯的風格,但是仍然很明顯的寫作風格。在《告別天堂》里開頭就是結(jié)局,在《西決》里開始也是平靜的闡述著結(jié)局。我看著他們走向各自的宿命,在作者虛構(gòu)的框架里,他們注定好了的命運。
我覺得這些人應該是一種人,安妮寶貝應該是喜歡杜拉斯,笛安身上也有他們的影子,在張愛玲那里我明白這些女作家都是女人罷了。所以她們都是一種人。
一個故事有開始,有發(fā)展,有高潮,有結(jié)尾。《西決》應該講的是一個家族的悲歡離合,有人死去,有人歡喜,有人失落,有人得償所愿。但給我最深印象的還應該是破碎,西決自以為他的人生很平凡,普通的老師生涯終老,可是他卻備受欺騙。曾經(jīng)自認為了解的大學女友是小叔曾經(jīng)喜歡的高中女生,可是她沒有說真話;就連相信的姐姐也欺騙他,介紹給他有婦之夫,有婦之夫也只把他當成小情人。我想西決的心里應該是痛苦的吧,被無視,被所有人戲弄的滋味一定很難受。想到這里我不禁回憶起最近看過的《心靈想要大聲呼喊》,那個故事里有一群難以說出自己心里話的人。
心里有苦痛難表達,口上有話語難說出。
現(xiàn)實像是一場陰謀,不斷摧殘著西決的生命。他努力地爭取著,卻發(fā)現(xiàn)徒勞無功。書里有這樣一句話。
你終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的,生命的名字叫徒勞。
宿命感,那種被注定的感覺,很不好,好嗎?
從別人的書里我也看到了這種風格,安妮寶貝書里注定悲慘的主角們,杜拉斯筆下的我,一出場就是結(jié)局的描寫,從現(xiàn)在乃至于說從未來去往過去,看起來像是在倒退,卻給人蒼白的感覺,忍不住看下去。沒有懸念,故事失去許多意思。結(jié)局在開始給你看到了,這簡直是一次極好的懸念設置,沒有發(fā)展,我們看到的結(jié)局失去了豐滿的形象。
但是蒼涼雖然也是這些青春小說里的常客,可是愛還在。東霓愛著西決,卻不愿明白地說出口,西決知道她的心意,卻自覺姐弟無緣愛情亦不愿挑明。有人說小說里缺乏鋪墊就把這段愛戀擺上臺面,其實在我看來有的時候愛可能正是有點無緣無故地吧!在笛安的《告別天堂》里也有一個男配角被小師妹莫名其妙地看上并鍥而不舍地追求,也許這正是她作品的特色吧。青春是無緣無故地愛上一個人,然后離開愛上另一個人。
一個故事寫一個家族,里面人物形形色色,個性紛繁復雜。
南音是幸福地,在高中時愛上一個人,在大學被拋棄卻又找回這份感情,看起來很完美的結(jié)局。東霓糾結(jié)著,背負著仇恨。從小面對著破碎的家庭,給了她冷漠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我想說,她是輕蔑的。看起來出身低賤,背負著可能是別人的雜種的罪名,從小討厭父母,遠離家庭,只有自己孤獨而驕傲的生命。她卻不愿示弱,她出國遠嫁海外,看起來家鄉(xiāng)只有痛苦與不堪。北北還是個孩子。
老一輩人們也各做各的,過著日常的生活。
這樣看來就是一個平常的家族生活寫照。
它表達了什么呢?有別離,有愛,有欺騙,有諒解,還有許多在細節(jié)里掩藏著。
西決的視角貫穿全文,也許這正是它與《告別天堂》的不同之處,沒有更多人物的獨白,只有我。可是也許只有這樣才更容易把控感情,我有恨也有愛,我愛南音還愛東霓,還有很多人,也許我恨小叔和女友陳嫣。誰不是這樣呢?愛著你們,恨著你們,但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
也許我們終將別離,但還是謝謝陪我走上一程,我很開心。
也許吧縱然愛恨交加,諒解才是人生。東霓的父母會死去,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別人的孩子,可是她已經(jīng)放下了。畢竟人生路長,只會恨走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