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一品
-1-
最近經常有讀者和我聊起讀書的問題,總是抱怨“讀書無用”“讀書也找不到好工作”“風里雨里,我在工地等你”,更絕的是,“要與初中不讀書的女生搞好關系,因為她可能是你的后媽!”
一位朋友,娃娃開始讀初中的時候也剛好是他的事業蒸蒸日上的階段,每天各種應酬,和孩子聚少離多,孩子早上還沒起床他就出去,晚上回家孩子已經睡了。事業小有成就的時候,娃娃都快廢了。今年中考成績很差,幾乎錄不到普通高中。他和我說起他想把娃娃送去省里的重點高中,我說:“除非你對省城有特殊貢獻,否則是不可能的。”我不經意的一說,他卻往心里去了。
今天給我回電話說,他娃拿到省城重點中學的錄取通知書了。我有些吃驚,好不容易亂清情況,他去省城投資了,把他的大部分資金都挪到省城去,這樣就是“特殊貢獻”,據說解決了好幾千人的就業問題。
我說沒必要這么做,最簡單的方法是請省里的教師直接輔導就可以了,去了也跟不上,娃娃反而沒有平時的自信。他始終強調這不一樣。
讀書是讀一種文化,在校園里可以有一種潛在的文化因素,時刻熏陶著,容易激發學習者的潛能。好的輔導教師可以傳遞思維和知識,卻很難傳遞文化。所以才有“孟母三遷”的故事。
他特別提到,不希望娃娃讀書多好,只要他多交幾個朋友就可以。讀書讀的是一種“人力資源”,將來其他同學都在社會混好了,他自己的娃娃經常和他們在一起也可以接受新的思想和得到幫助。
我十分的感嘆這位仁兄的說法,雖然做法不一定是最佳,但是說出了人生的一些道理。
“你經常和什么人在一起,十年以后你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就是他們的平均值!”
-2-
自大隋煬帝開始“開科取士”以來,讀書一直是認為改變階層和命運的重要途徑。統治者也把這一途徑作為打破門閥制度的一種手段。
小光是一個農村的娃,父母也不認識字,母親在家養豬,父親當泥水匠。大家都讀書去了,小光爸也送他去讀書,家邊的學校,教師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監管到位,小學很快就讀畢業了。初中在城里,小光去到那里遇到了很多新鮮的事物,開始經常去網吧,逃課去打臺球,成績幾乎天天倒數,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老師沒少打小光爸爸的電話,不是打架,就是逃課。好不容易初中畢業讀了五年制大專,每月小光爸按時打去1000元伙食費,五年后小光畢業了。在家待著,每天小光媽做好早飯讓他起來吃都喊不起來。
看到別人家的娃都去大學畢業都工作了,小光爸也讓小光去考過,但是沒考上。小光爸也找過人,但是也沒幫上忙。小光父親逢人就說:“讀書沒有意思啊!我家兒子花了我十多萬,什么事都找不到。”慢慢的小光也會和別人說:“讀書沒意思。”
其實如果小光多學點知識,考試能考不進去一個能給份工作的單位嗎?很多大學生,大學四五年時間里,普通話證書都沒考一個,睡睡覺、玩幾年游戲回來,勉強混一個畢業證回來。然后天天抱怨讀書無用,上天不公。
看來他們理解的讀書是“去讀書”,而不是“去學習”,最后結局也就不美麗了。人們總是習慣于外歸因,把自己的失敗歸因于社會的黑暗、上天的不眷顧,這樣歸因的好處可以使生命體得到某種安慰,不那么痛苦。如果是內歸因,認為自己不勤奮,自己玩物喪志,可能內心就比較痛苦。
-3-
其實讀書是有好多好處的,當然這里的讀書值得是學習。人類文化和技能的傳承,靠的就是一代代的學習下去,不管是課堂學習,還是師徒相授;最后獲得的效果是一致的。
讀書可以使自己變得明智。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學習就是接受過去的經驗,以備后來需要時之提取。各種經驗內化到一定程度,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做到提取自如。做到思維敏捷,頭腦清晰,能夠創造性開展活動,就是一個聰明人了。
讀書可以使自己變得高貴。讀書可以改造人的靈魂,可以使自己開始作內心的反省。在別人的思想指導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在我們的社會里,有著很多的身份。但讀書人始終是一個高貴的身份。閱讀使人擁有文化知識,能夠健全個人道德品質,提升和錘煉出高尚的情懷,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幸福感。黃谷山常說,“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這樣的讀書人,拋開了世俗和功利,就只是美好而高貴的身份了。
讀書可以使自己變得優美。美好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很多人為了外表的美好,使出萬般的手段。其實最簡單的美容之法就是讀書。讀書之時,寂靜而專注,難道不是靜態之美。常讀書知道天外有天,時常帶人恭敬而謙遜,難道不是一種美。會讀書的人,看得開,知識廣博,凡事見怪不怪,經常心情舒暢面帶笑容是和藹之美。多讀書,不敢口出狂言,凡事恰如其分,輕輕說出,秀口含丹,一靜一動光耀奪目。多讀書在不經意間,各種優美伴隨在你的身上,省錢而不費力。
讀書也許不能大富大貴,但是可以使自己不會落入最底層。放眼望去每次招聘,只要稍微有點含金量的工作,其基本條件就是本科以上。不讀書參與競爭的機會都沒有,那里去某事呢?現實是殘酷的。有人說,不讀書難道就餓死了,這倒是不至于,只是做得工作比較辛苦一些。
至于某某某不讀書也當老板的話,其實并不是不讀書成功的例子,也不具有說服力。不讀書不等于不學習,不讀書只是學歷教育少,而不是學習少。
常讀書,讀好書。讀書無用之說,實質是書讀得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