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瞬間,有種大勢已去,無力回天的感覺?”大概是在6月23高考出成績那天,很多人都想過吧。看著人家650分的成績,而自己只是500冒頭,人家去了211、985,而自己只能眼巴巴上個普通學校。你是不是覺得再也沒法追上他們了?
高考,確實是一個公平的選拔,但也只能說,它是一個加速器,或是剎車閥。考好了離成功近一點,考得不好,也不是沒有趕超的可能。
高考結束十年,周圍人來來回回,大家的境遇千差萬別。有的變化驚人,也有人輕易失去了機會,心有不甘卻無力改變。
這十年的時間,大家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那差距跟高考成績究竟掛鉤多少?
1、“選擇”是拉開差距的第一步
云云是建筑系畢業,畢業后考上了幾萬人爭的一個事業單位的編制,畫著一張張不知名的公共設施的設計圖。
家長說穩定的,就是她所理解的好,所以按部就班考了。但是往后工作就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勞動,沒有人告訴她該以什么方式成長。她只能看著死工資永遠買不起房,也找不到曾經滿腔的建筑理想。
和云云同專業的西西,大學只是普通一本。畢業去了一家建筑公司畫工程圖,她工程間隙去接觸各個房地產老板,接觸不同建筑風格。畫完圖紙后,給大家講課,一節課就是幾千塊。2年后,她積累了資金,勇敢跳出傳統建筑區,開始了自己的互聯網+建筑。別人下訂單,她遠程設計,并且把圖紙的解析錄制成視頻課程。
今年,她的訂單遠至海外,聽她的課得提前一個月購買。西西和同事聊天,每周都有新的內容,行業判斷,資本,風口,他們隨著大潮全力沖刺。
普通人在盼5%,10%的工資漲幅,而他們以同齡人好幾倍速度積累財富。而比財富更重要的,是成長。
西西說:工作后的知識結構和大學里并無不同,大學里會的開始漸漸忘記,而在互聯網風口一線的朋友們,每三個月知識結構都在迭代,這才是真的成長。
當你親眼看到,昔日同一起跑線的同學,一路狂奔,他們從未擔心過房價和失業,他們自己就是最好的財富,而且財富在不斷增值。你會明白選對一個方向有多重要,其實每個人的差別并不大,換一種思維,選對一個方向,就是不一樣的人生。
應試教育除了讓人失去創造力外,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它只教我們要拼命考高分,這樣就可以進入好的大學,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你努力就行。考第一名就是好,最后一名就是差。
而出了學校面臨著自己去設定那個好的標準,去判斷哪個行業前景好,去預估自己五年內可以做到的事情,去決定自己當下該邁的腳步。因為第一步選擇沒有判斷好,同樣努力所帶來的結果,將千差萬別。
當然,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卻沒有自制力,
第一步的選擇等于白走了。
2、步步高升的秘籍,是藏在自律里的
前段時間,跟我一起合租的胖胖失戀,我去找男生問原因,對方說:“因為她胖。”
我憤憤不平:“這樣你就拋棄她?”
“我不是不喜歡胖女生,只是不喜歡一直喊減肥卻不行動的女生,這樣的女生缺乏自律。”。
我啞口無言。
很多事情沒有結果,說到底是自制力不夠。往往生活中不自律的人,在職場中也好不哪去。
胖胖一年中換了3個工作,理由不外乎是“老板事太多工資也不漲。”
一次恰巧跟她們公司有合作,跟她交涉完我才明白。
約了周五下午一起開會,開會前,她急沖沖趕回來,滿頭大汗。
“心可真夠大的。”我心想。
會議結束正好到了下班點,她問我:“要一起回家嗎?”
“你……不用整理一下會議內容嗎?”
“下周再說唄,我可不想在這浪費時間。”她開始收拾東西。
“浪費時間?”
“對啊,不能讓工作耽誤了我的生活呀。”她得意的說著。
“那你開會前哪去了,怎么回來這么晚?”
“嘿嘿,我偷溜出去到同城淘寶店家去取墨鏡呢,人家明天要郊游……哎,誰知道這么賭,用了我倆小時!”
我炸毛:“就你這樣!還整天嫌工作多?下了班不加班、工作時間還開溜!”
“你以為我大熱天的想出去?可出去玩不戴墨鏡也不行呀!”
我再懶得和她對話。
如今她30好幾,經常把“十幾年的學業好不容易熬過來了,工作還把自己整那么累?”掛嘴邊,她也確實這么做的。當年還考上了211,如今只能是那個游走在職場邊緣,隨時可能會被人替代的角色。
職場是一個價值的交換中心,每個人的價值都可以拿出來稱一稱,然后換到等值的東西,你不好好工作,老板憑什么給你機會?他又不欠你什么。工作中可沒有人像老師那樣管束你,全憑自覺。
你只看到了同事連連高升的好運,卻不知道他的自律,是你未曾達到過的高度。
蕭伯納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的本能。?”那些擁有強悍自控能力的人們,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一步的選擇和第二步的自律走好了,大概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了,讓這種趨勢延續下去。不然,前功盡棄。
3、拉開差距的關鍵在于持之以恒
這兩天整個朋友圈都在刷薛之謙,我關注他十年了,一直覺得薛之謙不紅天理不容,因為我看到了他對音樂的恒心。
當年,他一曲《認真的雪》火遍大江南北,可卻是歌紅人不紅,隨后慘遭公司雪藏。無奈下,他賣房籌備專輯,經營火鍋店,每天只睡5小時。除了親力親為的經營,他從來沒忘記創作音樂。可公司依然不為他做任何推廣和包裝。
但為了夢想,他重新振作,選擇曲線救國——開設火鍋分店和服裝網店,用賺來的錢做音樂;開始在微博寫段子,一寫就是5年;參加綜藝節目,在地上撒潑打滾,做辣眼睛的浮夸動作,這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紅,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音樂。
有一次在節目錄制時,他胃腸忽然不適,一直強忍,最終幾近暈厥,才趕到醫院打點滴。他離開以后,醫生說:身體太過纖弱,免疫力極低。而他在鏡頭前去永遠是最賣力搞怪惹大家開心的那一個,大家卻不知道,醫院幾乎成了他半個家。
他曾坦言,他就是想紅,無論以哪種方式,只有紅了他的音樂才會被接受。所以,無論他有錢還是沒錢,是開火鍋店還是淘寶店,是寫段子還是上綜藝,都是為了做音樂。果然,他火了,以他最出乎意料的方式——所寫的段子受到無數網友追捧。緊接著,他將醞釀多年的單曲悉數發出,一時間,歌曲紅遍各大榜單。
在新人層出不窮的娛樂圈,薛之謙能把握住一次次機會,用各種方式被大家認可,他終于實現了他的音樂夢,這一切都源于他對音樂的恒心。如果松懈,那些后起之輩還會給他留有一席之地嗎?有實力的明星都在不懈的努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放棄?
高考后的十年,十五年,是巨大的分水嶺;千萬別拿自己的青春、事業去豪賭。因為大多數的結果就是,“你那個財務總監同學真是氣質逼人,你說你們都是同學,你當年高考比她分還高呢,可現在為何差距這么大。”聽到這些,你心有不甘,卻已無力改變。
也許高考成績對當時來說,無力面對親戚的詢問和比較。他們把成績當成我們的價格標簽,價高是“物美”,價廉卻無人問津。其實你只需要憋著一股勁,看看十年后你的“價值”翻了多少,畢竟這部分的增值程度完全都在自己手里。
高考后那些越跑越快,越跑越精彩的人,并不是一開始手里就握著一手好牌,而是他們懂得判斷大勢,他們從一開始就明白讓自己越來越“值錢”的方向和方法,并且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也許他們做決定的時候,也許他們殘忍的自我控制時,也許他們拿命堅持的那一刻,并不被人理解;但等到周圍人都看清大局的時候,已經徹底沒有機會追上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