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不匆匆

? ? 昨晚看了《匆匆那年》,宣傳中的一部青春片,片中有很多女主角方茴在陽光下的唯美畫面,只是這電影看完讓人很心塞,感受不到一絲陽光的暖意。我并沒有經歷過校園戀情,所以,也許我并沒有資格去評判這部電影表達的情緒是否真實。只是,如果這就是青春的懵懂,我想也太殘酷了。青春是用來成長的,而不是用來刻意傷害自己的。

? ? 同為青春片《那些年》是那么溫暖,十七八歲的少年,捉弄自己喜歡的女生,明明想要引起對方注意卻故作鎮定,用沉默的愛回應著對方浮夸的表白,最后一場男孩子打架的較量讓兩個也許還未真正開始的孩子分道揚鑣。我想這才是青春該有的味道,一群不知所謂的少年,或單純或浮夸的去喜歡著另一個人。而影片最讓人動容的就是,結尾處女孩子嫁為人婦,大家再相遇沒有哀怨,沒有不平,更沒有再也不會愛了的凄涼,彼此相視而笑。是的,經歷過那些幼稚的美好的青蔥歲月,今天的我們都將過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這才是青春最溫暖的顏色。

? ?《匆匆那年》在我眼中是一部殘酷的電影,如果說愛情中總是有喜悅也有傷痛,那這部電影一定是寫傷痛那部分的。在一段沒有太多經驗太多成熟想法的戀愛中,兩個人往往都會愛的奮不顧身,卻也傷的心碎腸斷。方茴用自己的身體去抗議男友的移情,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最深的愛,這種事情并不少見。一個朋友曾經對我說他對前女友當時做了如何如何多的事,但最后還不是無疾而終,我說這不就是年輕嗎,誰要是沒這么愛過才遺憾呢。

? ? ?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也曾經在大雨瓢潑中苦苦等待,卻根本不知道要等什么,只是看著密集的雨滴一點點落地,激起一個個水花,然后用冰涼的手指觸碰著手機的信箱,他的回復,“回去吧”。也曾經拒接他瘋狂的來電,索性關機三天,然后開機才知道,冰涼的夜晚,他在我家樓前苦等了幾天,我腦海中出現了他凍的瑟瑟發抖的身影。這些場景現在回想起來很殘酷很幼稚,可是,在那個時候,兩個不成熟的人,他們就是用這種傷害自己的方式去向對方證明,我很愛你,是的,我愛你勝過自己,所以我可以傷害自己。

? ? ?每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中,一定有著狂熱的追逐,冷酷的回避,卑微的祈求,冷漠的不屑。結束的時候,都以為不會再去愛了,都害怕再受到傷害,于是帶著心中的羈絆,以為可以這樣毫無情感的過一生。可是,時間會告訴你,年輕時炙熱的愛帶給你的那些心痛,不是為了讓你從此不相信愛情,而是讓你知道,原來可以有更好的相愛的方式,我們依然會去深深的愛著對方,但我們也學會了愛自己,不會再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極端的愛。

? ? ? 我不知道方茴最后的微笑是不是代表她早已釋然,過去的那些殘忍歲月帶給她的是成熟的新生。至少對我而言,那些年并沒有匆匆而過,發生了那么多刻骨銘心或恨之入骨的事,只是在今天看來,那些年發生的種種都好像是在看別人的故事,在每一個曾經深深恐懼的下雨天,我都知道自己信心擁有幸福,我想,這就是青春最柔軟的地方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