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匆匆那年」一部讓我在電影院里哭得停不下來的青春片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唯一一部戳到我淚點的青春類題材的電影,它描述的愛情,太過憂郁,太過幼稚,太過放肆,也太過讓人心疼。

青春校園類的電影大都是一個模式,在高中校園里的純純愛戀,大學時期的種種矛盾隔閡,再到步入社會的分道揚鑣,彼此懷念。只是各個電影的側重點和落腳點不同,每個導演都有自己對青春獨特的理解,和感觸最深刻的那部分。

相信看過電影版「匆匆那年」的人,都會記住那一個鏡頭,陳尋在返回教室時看到在辦黑板報的方茴,白色的校服,白色的球鞋,女孩踮起的腳尖,被微風吹起的頭發,還有她清秀的臉龐。青春里的愛情仿佛就是那樣,那樣的不經意,那樣的陽光四溢,那樣的清純美好,那樣的閑靜舒適。那樣的畫面是陳尋一輩子不能忘記的美好初戀,也是大多數男孩心中愛的起源。這樣的慢鏡頭在這部電影里運用多次,可能導演試圖以這樣的方式,讓那些記憶里的美好重現,他對于青春表現出來的是太多太多的留戀,懷念,以及難以言說。

圖片發自簡書App

喬燃對方茴的最美好的記憶,就是在丁香花下那一個回頭,那一抹清新美好的微笑。以及那一篇關于丁香女孩的作文,構成了喬燃對方茴的那種愛的方式。那是一種默默付出,不圖回報的感情方式。這讓人對方茴的感情方向有了很多的期待,有一些人是希望她跟喬燃在一起,因為他給方茴的愛,有一種踏實安全的感覺。可是這樣的感情在一開始就有了悲劇性的色彩,畢竟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而愛是一個人的事,他愛她,可是他并沒有擁有跟她的愛情。

趙燁和林嘉沫同樣是兩個愛著別人,卻并不擁有愛情的人。整部電影中他們不是主角,但他們的性格特征卻很明顯,他們愛一個人的方式也獨特,他們其實是一類人,他們的青春代表了一部分人的青春。可以說,誰沒有暗戀過呢?不管是說破或者沒說破的暗戀。誰沒有被備胎過呢?不管是甘愿或者不甘愿的備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喜歡的一個鏡頭是,在沙灘上,趙燁和林嘉沫都寫出自己喜歡的人的名字,趙燁寫了林嘉沫,林嘉沫寫了蘇凱,林嘉沫沒有看趙燁寫了什么就走了,趙燁看到了,然后把蘇凱改成了趙燁。他們的行為真的很符合他們的性格特征,也真的很讓人心疼這樣的錯過。我會想如果她看到了,她會不會有一些觸動呢,在最開始的時候,她會不會就陷得不那么深,她會不會看到身邊的他。

其實,絕大多數的電影在類似于他倆這樣的歡喜冤家的結局上都會給人一個安慰吧,會去機緣巧合的安排一些錯過后發現,覺醒,然后心照不宣的在一起。可是「匆匆那年」,還是選擇了悲劇性的結局。他們用自己的行為來一步步打破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并以此來驗證愛情的殘酷,或許青春里的愛真的沒有未來。

方茴和陳尋的結局,就像是整部電影的一個謎底一樣,讓人不斷期待,也被導演一步步揭開。十八歲的我們常常以為考上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終結,尤其是相愛的兩個人考上同一所大學,那真的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結果了吧。或許那真的是終結,是未成年的終結,卻同樣也是開始,是我們關于成年人的開始。

大學是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讓身在其中的我們也越來越廣闊,那些被壓抑在靈魂深處的愛好,夢想,都能慢慢找到一個可以展現的舞臺,找到一個可以共同高歌的人。能夠遇到沈小棠,對于陳尋來說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和夢想,跟她在一起,陳尋是快樂的,所以他選擇了她。可是他忽略了方茴,那個他最愛的人。其實這樣的問題,很多人都會遇到吧,結局也就只能是傷害,方茴承受著這些傷害,因為愛,也因為不甘。

方茴的性格是隱忍和勇敢的并存。我很心疼方茴,美麗善良,像無意墜落人間的天使,她對陳尋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別對我說對不起,好像你欠我什么似的。她總是試圖在尋求愛情里的平等,她努力的讓自己變得跟她愛的人一樣優秀,所以她才會在知道自己高考考的不好時那么痛苦那么難受,她才會在陳尋唱著信仰的時候,義無反顧的奔向他,擁抱他。這是她的勇敢,就像那場籃球賽,她從父親的自行車上跳下,跑到籃球場去分享屬于陳尋的榮譽時刻。可是陳尋卻沒有看到她,因為她不是一開始就呆在那里等待的,因為她同樣用力的隱忍著對陳尋的喜歡,先是被父親帶走,默默承受那些不情愿,差一點就錯過了這一刻,最后她來了,可是錯過了他尋找她的眼神,他最終還是沒有看到她。當她們的愛情遇到了問題的時候,她還是選擇了隱忍和逃避,她在陳尋要唱那首寫給她的歌的時候,說了分手。她選擇獨自去承受那些她以為的移情別戀,她以為隱忍是愛他。在最后卻表現了她脆弱無力的勇敢,在夜市小攤上相聚時刻明知無用卻用盡全力的挽留。

記得有一篇文說,青春里的愛情沒有未來,可還是哭了,哭的傷心欲絕,哭的鼻子都塞住了,哭的天都亮了,哭的哭不出來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