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給別人講故事,文科生的通病,恨不得雞毛蒜皮都給你講成一千零一夜。但我非常討厭別人給我講故事,抱歉推己及人的能力我從來欠缺,可能也是導致我沒什么朋友的原因之一。不過如果你還是不愿意放棄我,請給我唱首歌,無所謂技巧跟程度,你輕輕地唱,告訴我你的感情就好,一分鐘的朋友只適合張曼玉與張國榮,但一首歌的時間,我們也可以交個朋友……
做人要真誠,先告訴你我的痛點好了:有三首歌我一生碰不得,第一首叫《那些花兒》,一定是樸樹唱的。關于過去我不能確定他們去了哪里或者死在了哪里,樸樹唱得毫無懷戀,卻聲聲都往心里扎。成功的人擁有未來,我卻感謝我時常回想過去,雖然走得無比狼狽,也一路在跟所有人告別,但是所有的所有構成現在的我,這才是應該感懷的地方。有人來,有人走,這種不斷被入侵的生命態勢,那些花兒,從未開敗。“幸運的是我,曾陪他們開放”,關于過去,我永遠放不開;第二首叫《父親》,沒錯,就是筷子兄弟的歌,是那種完全接地氣的難過與恐懼。時光永遠在走,不怕了自己的老去,卻惶恐父母的衰老,那些雞湯永遠在說“自己成功的速度一定要快過父母老去的速度”,但“老去”哪里是需要速度的!幼時不懂死亡,現在才知道什么叫“沒了”,眼看著那些離去的,那種被吞噬的惶恐才會與日俱增。那天晚上突然想我爸,想到心都疼,自己趴在床上哭了好久卻怎么也不敢打個電話過去。然后,我爸竟然就打過來了,我接過電話無比正常地問“老爸,你在干嘛”……“我愿用我所有換你歲月長流”,我真的愿意,如果可以,怎樣都愿意;第三首叫《牽手》,蘇芮的,大概是考研時候的一個午后聽到的,不知為什么就突然地哭了。從四年前的那時到現在我可能為數不多的堅持就是不相信愛情,想想挺恐怖的:陪你一生的人曾經與你毫無關聯,毫無血緣,僅僅因為“愛你”,而這個“愛”字又予人多少權利。我不太愛去幻想這種事情所謂的美好,反倒會因為做夢被迫進入婚姻而哭醒。我承認我在這方面天生欠缺,以至于缺少去愛人的能力,但這個我總覺得無法強求,人一輩子那么長,全是不可琢磨,難道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觸動我的地方在于一種陌生化,隔著紗簾,看上去很美……“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回頭”,像我這種時刻需要回頭的人,大概不適合跟別人一起走吧。
你看我多喜歡講故事,連三首歌都要跟你說道說道,連自己的痛點都要一五一十地解釋給你聽。我其實特別矛盾,我希望你聽我,卻又不愿意你離我太近,劉德華《謝謝你的愛》里面“不喜歡孤獨,卻又害怕兩個人相處,這分明是一種痛楚”,猛地一聽真的嚇到自己,自己生命里面竟然全是痛楚。如果不是識于微時,除去工作中不得不進行的接觸,我對一個人的好感度不會超過三個月,對于自己討厭的人更是沒有絲毫的耐心。電影《星空》里面,劉若英帶著女兒在餐吧里突然跳起舞來,起初圍觀群眾覺得新鮮并奉上掌聲與贊美,但她不知疲倦地一直跳,那些人也倦了不肯再回首,最后劉若英一個人哭到不能自已。以前對這里一帶而過了,后來想想自己,原來有著如此深的恐懼。我對很多舊物尚不能割舍,但對于人我卻說斷就可以不再聯絡,說不清究竟是對誰不公平,挺有意思的,總有能讓你“斷舍離”的地方。
本來說音樂,卻說到了這方面,我是多有抱怨,其實內心還是不舍得的吧,人啊,最無法了解的恐怕是自己,他人是地獄!
說回來吧,我曾經夜宿草原,深夜無眠,突然聽到遠處傳來《城里的月光》,那種感覺我到現在也忘不掉,外面依稀有人聲,有篝火將盡的氣味,但遠遠傳來的“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請守候她身旁”,那種召喚的感覺,繚繞在整個靜謐的草原上,那時那刻,何其幸運。
我最近在看《夢想的聲音》,幾乎每一期都會哭,并不是有什么“音樂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家人阻止我、父母去世早”之類的故事,而是那種來自音樂本身的和歌唱者自己的情感總是會直擊到我,你唱歌時候的認真與走心程度是騙不了人的,尤其是你用心地去唱一首歌是會打動人的。最近一期,阿妹唱《我期待》,每一句都是對恩師張雨生的想念,唱完后她立刻背過身去,好久好久……我在屏幕外面,哭到不能自已,對于阿妹我沒有資格感同身受,但同樣致敬自己一路走來所有的離開。
生活是事故,但音樂是故事。我女神說過這樣的話“電影是電影,但感情啊……”,音樂同樣,盡管我們故事不同但旋律響起,總有可以相互安慰的調頻。就像前些天我說聽《斷點》,年齡增長聽出的那些況味,我很感激。
那天我在工作,突然腦子里回蕩起一個旋律,怎么也揮不掉的纏綿。我盡力想起歌詞,是《戲說乾隆》的主題曲《問情》。特別莫名其妙的就來了,我下載聽全曲,第一句我就輸了——“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歲月經不起太長的等待”,然后一星期了都在循環。可笑的是我放給我們94的小同事聽,她差點不想跟我共事了。后來我想可能是因為我最近又開始看小說了,好吧,就到這里吧,下一篇再告訴你我為什么愛看小說~
多年以后,路上大家若能相認,你還是給我唱首歌吧,四五分鐘夠我想想過去,想想你,想起那時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夠我熱情不減地跟你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