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從“一年讀完100本書”到“構(gòu)建知識體系”》一文里,簡單回顧了自己的高考。
當初我沒有參加高考,看當初的同學被虐的死去活來,我暗自慶幸自己“逃過一劫”。這種劫后余生的慶幸、以及沒能讀大學的遺憾,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我對學習的興趣。
按照計劃,今天我該讀一讀其他考生的作文,分析一下他們的優(yōu)劣;但在讀了這兩篇《我看高考》的文章后,我覺得它們就足夠我分析很久了。
這兩篇文章,展現(xiàn)了兩個不同人眼中的高考。
他看高考:一次激情飛揚的盛宴
“高考是一場青春的聚會,是一場青春的贊美,是一場青春的集合,也是一場青春的突破、希望和再創(chuàng)造。這一回青春的大考驗,是生命當中獨一無二的精彩華章,也是每個人的青春印記中最有榮光的篇章。”
這篇超級文藝的文章,據(jù)說作者是延參法師。
我沒讀過延參法師的文字,但在這篇文章中,字里行間隱隱能看到一種高度。就像一個長輩用和藹的口吻跟你講話,講的很淺顯易懂,但不代表就沒有深度。
整篇文章,都是法師在參悟。
他鼓勵考生勇敢面對:
“打起一份少年情懷,活出一份幸福昂揚。該做什么,該承擔什么,該思考什么,出發(fā),去面對。也許生命當中會有一點點悲壯、眼淚和傷感,但總有方向和希望。”
他給考生打氣時,這樣說:
“這世間沒有什么真正的憂傷,能阻擋少年的腳步,這世間沒有真正的悲傷,能困惑少年的情懷。”
他給考生的建議是:
“去尋找一種參與、融入、合作、分享。”
延參法師眼中的高考,就像是為年輕人搭建好的舞臺。只等大幕拉開、迎接嶄新世界的第一道考驗。
法師的境界,不是我們能達到的。在大多數(shù)考生(也包括我)的眼中,高考,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
她的高考:一場終年不散的夢魘
在這篇題為《高考,既然做不到相忘于江湖,至少做到不再記起》的作文中,作者回憶了自己參加高考的過程。
“復(fù)讀的日子無聊加枯燥,整天充斥在腦海里的只有試卷,試卷,還是試卷。時間在這里顯得異常珍貴,每天我們早上起來需要掐著點、中午吃飯要掐著點、甚至連晚上睡覺都要掐著點。沒有人有多余的時間來進行娛樂和交流。在學校里,大家都是匆忙的樣子,匆忙的趕路、匆忙的吃早飯、匆忙的上廁所、匆忙的做任何事。”
我想起自己中考前夕,也曾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
初三那年,學校把我們?nèi)齻€尖子班的學生按成績排列,重新分班。其中三班是最優(yōu)秀學生、一班是第二優(yōu)秀(替補),而二班則是成績掃尾的學生,他們基本上告別中考了。
初三第一學期,我分配在一班,每天都憋得很緊;第二學期名次下滑,我如愿以償?shù)厝チ硕啵瑖L到了久違的自由生活。
四月的天氣漸漸熱起來。三班的同學被安排到階梯教室去上課,那里環(huán)境很好、還整天開著空調(diào)。我去他們的教室看過一眼,只見在堆積如山的教科書中間,黑壓壓的埋著一堆腦袋。據(jù)說,同學們每天除了上廁所之外,都不能擅自離開教室。
他們?nèi)諒?fù)一日的埋頭做題,讓汗水浸透了衣服、也浸透了手中的試卷。
“老師在班里也是一遍一遍的強調(diào)高考的重要性,班級后面掛著的大型標語: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時刻提醒著我們,時刻將我們的神經(jīng)拉緊,不敢松懈一點。同學之前的交流僅僅止于這道題目怎么做,這次試卷你考了多少分。每個人都將自己的一切壓在這次能夠決定命運的考試上,更有甚者,背水一戰(zhàn)。”
高考就是如此。身旁的每個人都在拼命復(fù)習,時間爭分奪秒地跑,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味道。
箭已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這時候,如果你告訴他們:“不要有壓力”、“高考不是惟一的出路”,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沒人能聽得進去。
“考試那天,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夜里,我醒了一次,莫名的恐懼感包圍了我,我開始焦躁,睡不著,也安撫不了我自己,不管我怎樣的心理暗示,都沒有用。那一夜,我盯著天花板看了一夜。”
這樣的壓力不是來自于某個人,而是來自學校、來自老師和家長、來自社會的輿論、以及高考本身。
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未來”將在某一天被決定的時候,還能保持平常心,那需要多么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
“那段時光對我來說應(yīng)該是黑暗的,無止盡的做試卷,沒有停歇的做題,讓我有點喘不過氣來,但是我不敢放松,我怕一放松我就沒有機會再爬起來,我已經(jīng)沒有精力了。”
最后,作者還是沒能考上一座理想的學校,但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曾經(jīng)對一個剛畢業(yè)的朋友說:我不羨慕你的研究生文憑,我羨慕你在大學里組織社團、演講、實習和幫老師干活兒的經(jīng)歷——這些都是實打?qū)嵉慕?jīng)驗啊!
“成績下來時,我并不意外,我考的比第一次高考僅僅高了十幾分,我把自己鎖在房間里,蒙頭大睡。等我出來時,父母失望的表情,我至今難忘……”
這篇文章很普通,但卻寫到了我和很多人的心坎里。
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知道那種廝殺的慘烈。雖然多年以后,看著新一批考生走進考場,他們會感嘆、會唏噓,也許還會帶著一絲羨慕;但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不肯再考一次吧!
延參法師所說:“經(jīng)歷過,所有的經(jīng)過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不改對未來的希望。”你跌倒多少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次會成為你的最后一次?
就像Scalers常常提到的一句話:很多人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考上了清華。
在你記憶中的高考,又是什么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