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統文化 貴在實踐? ? ? ?
--孝親尊師誦讀經典第六屆報告會
讓經典重啟生命
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老師、各位家人:
大家好!我是成人經典誦讀潛能開發班汪可可,今年36歲,入班685天。很高興有機會站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今天我分享的題目是《讓經典重啟生命》。
? ?
? ? ? ? 轉眼入班已近兩年,曾經為教育孩子焦頭爛額;曾經為一件小事跟先生爭得面紅耳赤;曾經為公婆一句話而抱怨連天;曾經抱著手機徹夜追?。辉涍^一天算一天,像沒頭蒼蠅……如今人生更有方向,目標更為明確,生活更有規律,家庭更和諧,夫妻更和睦,孩子也更陽光。年近四十,也就是在今年終于找到人生目標了,這都緣于自己的一顆求道之心,緣于傳統文化的學習,緣于經典的滋養。感恩經典,感恩恩師引領。
? ? ? ? 兩年的學習讓我人生的格局慢慢打開。還清楚的記得入班,是因為對大兒子的教育力不從心,想改善與孩子的關系,改善孩子學習的態度。從單位的一堂道德講堂《走進國學經典》,到老大從學校帶回家的一張國學講座票,再到2015年12月27日正式進入成人經典誦讀潛能開發班,一步步的走進經典,經典的力量、我們祖先的智慧深深的吸引著我。入班初心是為了孩子,入班之前以孩子為目標,以孩子為家庭重心。也是入班后才知道人生目標是如此錯誤,難怪總陷入困惑。入班后恩師一直引導我們“百善孝為先” ,老人才是家里的中心,誦讀《弟子規》是每日的必修課。讀著讀著做人的標準越來越清晰,學習一年后,與先生的關系明顯改善,每日不再逼問他幾點回來,不再逼著他帶孩子,跟孩子斗時不再半夜給他打電話,讓他從縣城趕回來解決糾紛。與公公婆婆也能和睦相處,孩子出現問題時不再抱怨是他們平時嬌慣的。以前孩子有問題,不從孩子身上找,也不從我和先生身上找,反而從幫自己帶孩子的老人身上找?現在覺得自己多么不孝,老人辛辛苦苦幫著帶孩子、幫做飯,一天天日漸消瘦,自己卻不知感恩,反怪他們不給孩子做榜樣。知道百善孝為先,知道我們才是孩子的原件,對老人更多的是感恩。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我如何安心上班,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如何靜心學習?對老人有了感恩,對先生有了恭敬,我這個定海神針定了,家里自然安。
? ? ? ? 可是對于孩子仍有打不開的結,那就是學習成績。每次課上一有問題,我就是圍繞孩子的事向恩師求助。去年10月份恩師除了在誦讀方面引領外,不停地把生活中的楷模拉近我們,帶領我們認識了耶魯大學村官秦玥飛;帶領我們認識了我的中國夢是建一百座博物館的樊建川, 為了保留一個民族的記憶,他傾盡家產,為了延續一個民族的榮光,他舍棄一切,萬死不辭;帶領我們觀看復旦大學張偉維教授的《中國人你要自信》的視頻;帶領我們閱讀了旅法作家邊芹《誰在導演我們的世界》,告訴我們百年中國是個喪魂落魄的中國,人無魂,如行尸走肉,國無魂,國將不國;帶領我們閱讀了《問題非常嚴重,教材改革》,尋找信仰;推薦我們閱讀了王財貴教授的《讀經二十年》;羅大倫老師的《古代七大名醫》。這些引領讓我不斷的明白教育孩子的重點在哪里?讓我明白自己強大了孩子才能強大;讓我明白怎樣才能活得有價值,更讓我明白傳承的意義?就這樣我的人生格局漸漸打開。
? ? ? ? 兩年的學習使我的生活觀念慢慢改變。兩年的每日讀經、看碟、寫感想是我的功課。慢慢的讀書成為習慣,而小時候最討厭的寫作,現在時不時就有動筆的念頭。恩師總提醒我們“德不配位必要遭殃”。記得曾國潘曾說過看一個家族的興衰主要看他的子孫是否養成三個習慣:早起的習慣、讀書的習慣、勞動的習慣。最近對這三個認識更為深刻。古人云:一日之計在于晨 ,其實早起與健康十分有益。明白了道理做起來就簡單的多了。我對我們的中醫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羅大倫老師書中曾有這樣一句話記憶猶深:為人子不懂醫為不孝,為人母不懂醫為不慈。對中醫了解不多,但凡家人生病,首先想到的是醫院,是輸液。去年12月份8個月的老二連續三天高燒39℃以上,拍片雙肺發炎,醫生要求住院治療。也是在恩師的建議帶他去針灸,老二痊愈。記得第一次扎完,我是一夜未眠,被這種神奇的力量震撼了,整個晚上老二出汗落汗再出再落,如此循環,卻再也沒超38℃。四次,每次1-2分鐘,痊愈。頓時被中醫折服,被祖先的智慧折服,老二是有福氣的。同樣的病老大缺沒這么幸運。14年,老大兩次肺炎,兩次住院,累計一個月,還做骨穿刺。為自己的愚昧深感慚愧,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起初針灸時公婆堅決反對,自此我們家的就醫方式從西醫轉向中醫。如果沒有傳統文化的學習,我可能還在腳疼醫腳。
? ? ? ? 兩年的學習家庭慢慢改變。對老人更孝敬。懂得百善孝為先,親所好、力為俱。4月外爺來想來我家讓婆婆陪護一陣,那時老二剛一歲未斷奶,老大要上學,婆婆幫我帶老二,還做飯。如果外爺來住不方便,有心去新區住,又放心不下老大。我理解婆婆的心情,果斷給老二斷奶,讓她把老大交給我,安心到新區陪外爺。新區家里東西不全,積極購置生活用品,知道外爺愛看書,為外爺備幾套書;知道外爺喜歡看戲,就積極找朋友買歌劇院的戲票,也許是誠心所致,居然找來兩張價值三百多的免費頭等票。不僅感慨“孝就順,心想事就成”,老師說的一點都沒錯,安排小姑子陪外爺看戲。事后,外爺對小姑子夸我說“你嫂子可不賴呀,弄這勢是真心想讓在這兒住嘞。”
? ? 兒子突然長大。 9月3日晚上,吃過飯,老大說晚上要給我洗腳,意外,驚喜,響應。在洗漱間,他搬來兩把椅子,一高一低,調好水。我坐好,腳放入洗腳盆。當他那雙小胖手觸到我的腳時,頓時心里暖暖的,我問他:“怎么突然想起給我洗腳了?”兒子回答:“這么大了還沒給媽媽洗過腳呢。”滿足感、幸福感,這樣的孩子你還要求什么?歡喜心、慚愧心都有,是呀!我快四十歲了,何嘗給父母、公婆洗過腳呢?兒子又說:“媽媽,明晚我給奶奶洗腳”。我趕忙接話說:“你是媽媽的榜樣,明晚我給奶奶洗腳?!蔽艺f我的腳心癢,他就不停地給我搓腳心。搓完腳,他拿香皂把我的腳洗了兩遍,他把我的腳擦干又說“媽媽您躺床上,我給您捏腳、捶背”,說話之余他在我床頭給我準備了飲料,還說“我去切根黃瓜,給您做面膜”。可惜家里沒黃瓜了,就這樣享受了一次真正的貴賓服務。心里美美的!4日,我倆都記得給老人洗腳的事。我知道我應該做,但是擔心婆婆不配合。前期工作準備后,就以老大給奶奶洗腳的名義,老大把婆婆請到沙發前坐下,然后我蹲下為婆婆洗腳,婆婆見狀,立馬說“我自己洗,我自己洗”、“我有腳氣”、又說“讓孫子給我洗。”我說:“媽,我兒子都不嫌棄我,您就讓我給您洗吧!”其實我想說:“媽,您不是一直把我當女兒嗎,女兒給媽媽洗腳不是應該的嗎?”、 還想說“媽,您大人大量,我有什么做得不好、做得不對的地方您別跟我一般計較?!钡龋泻芏嘣捪胝f,想道歉!可是當我抬起頭,看見婆婆滿臉的淚花時,就什么也沒說,也知道什么也不用說……
? ? 兩年的學習,讓我的人生方向更明晰。感恩恩師引領我們走進道中書院,兩次學習收獲滿滿。沒接觸經典之前我的人生是沒有規劃的,糊里糊涂過日子,糊里糊涂結婚,糊糊涂涂生子,糊糊涂涂教育孩子,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生活很沒勁。如果沒遇到經典將枉此一生。接觸經典后,讓我越來越明白做人的標準,而這次學習讓我前行之路更明晰、更寬廣。讀經就是用古人的智慧喚醒我們自己的智慧,讀懂了古人,也就讀懂了自己。道中理論研習讓我進一步體悟到了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責任感;懂得了如何做有德之人。人到中年,對經典只聞其名不知其內容,正如教授所說“悠悠三十余載,腹中空空如洗”,愧對祖宗,愧做華人。中華民族在哪里?中華民族就是你跟我,就是我們每個人。你不讀經,我不讀經,大人不讀經,小孩不讀經,誰來了解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脈誰來傳承?誰來古今貫通、中西匯通?社會又如何發展?此刻教材背后的幾個大字又映入我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人生的方向也更為明朗。開學第一課更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年近七十歲的外國人漢字叔叔,都在不斷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而努力奮斗,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護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呢?而我們華夏兒女何不做此一人?回來后購買二十余本《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十余本《讀經二十年》送給親戚好友。一位好友將這兩本書送給縣四大班子領導,一位好友正在籌備年級讀經小灶。
? ? ? 國慶節八天, 每天5節課,每節課90分鐘,讀讀讀讀讀,讀得嗓子沙啞、讀得渾身出汗、讀得搖頭晃腦、讀得忘乎所以,最擔心平時久坐后的腰疼,居然沒出現,難道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嗎?初聽老實大量,有懷疑,這么長時間我能坐住嗎,孩子們能坐住嗎?體驗過后才知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前兩天,連續失眠,第二天讀起經來也不瞌睡。讀中庸下篇時,讀著讀著,父母、公婆、先生、老師的身影不禁涌顯眼前,心里全是感恩,父母公婆的理解和支持、先生的體諒、老師的引導,讀著讀著眼淚往下淌。讀經是一生的事,這次有了老實大量讀經的體驗,今后我會堅持老實大量讀經,和孩子一起讀經,和家人一起讀經,和社區的人一起讀經,和一切愿意讀經的人一起讀經。誠如教授所言:讀經的孩子是有福的,讀經的家庭是有福的,讀經的社會是有福的。我愿意把經典帶給更多的孩子,帶入更多的家庭。
? ? ? ? 學習回來,曾在小區內開設公益晨讀班,信心百倍,先把《讀經二十年》、《做孩子一生的貴人》送給家長,然后早起帶孩子讀,因為老二才一歲多,其實是要克服一些困難的,每周三次,堅持兩周,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起得太早,有的家長人不懂只是讀沒意思,晨讀的孩子慢慢減少。也曾落淚過,可教授的話一直鼓勵著我:讀經的路上經常會遇到挫折,但從未有挫折感。而大兒子現在對經典的認可,也是給我莫大的鼓勵。記得一位師兄曾笑著對我說:取經的路上,哪會總是陽光明媚?頓悟,是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相信,只有我堅持,只要我精進,我的夢不會遠,那朗朗的讀書聲;那淡淡的書香;那朝氣蓬勃的孩童正在向我靠近。
? ? ? 都說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成長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不過有家人陪伴,經典學習、經典傳承,我信心滿滿。感恩恩師,感恩各位同修。我想說“成長路上有你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