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情況,頭天晚上調好鬧鐘,然后第二天早上醒了,鬧鐘卻沒有響起,這個時候一般會躺在床上等著鬧鐘響起,而起床的想法在升起的時候就被打下去了。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起床是必須要做的,盡管拖一會可以讓自己多在被窩里躺一會會,偷一會懶,可是這樣做有意思嗎?沒有。不僅沒意思,其實還會等得有點焦慮,鬧鐘怎么還不響?會不會我已經睡過頭了,鬧鐘是不是不會響了?類似的問題一直在腦中回旋。這個時候其實起床看下時間才是一個明智之舉。如果看了時間真的還太早,凌晨兩三點,那繼續睡,如果已經快到你定的時間,那就起來吧,早起一會不會有什么害處,還會增加一點享受美好早晨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出現這種原因大多數是因為不甘心。我明明調好鬧鐘了,不睡到那個點我不甘心。這個時候壓根就不需要如此固執,變通一下,反正早起一點賺到的時間也是給自己的。為什么非得等到“事到臨頭”了才去做?提早做不是更好嗎?還不會急急忙忙的,不會焦慮,不會想太多,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
其實諸如此類的事情還很多。我們知道有一件事我們非做不可,而且有規定在哪天之前完成,就會想著,不急,時間還很多。到最后,可能時間就會很趕了,然后事情可能做得不太好,自己也會后悔萬分,其實不都是自己作的。
別等到事情已經到了期限再去做,早一點沒壞處,不僅沒壞處,還能讓自己更加從容,把事情完成得更好,這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