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連著插了三盆花,復習了基礎課的兩個花型,筋疲力盡。而插花第一個階段的學習也告一段落。
上完課跟老師坐著品白茶,看她有點疲憊的樣子,問她:“我插了三盆花就已經快累死了,你每天要插要修改那么多花,會不會厭煩?”
她說:“不會,時間過得太快了?!钡谝淮紊险n的時候,興奮地發現這是一個特別符合自己脾性的地方,恨不得在這個古玩城里待一輩子。而到現在,根據自己每次上課一回頭就幾個小時過去了的感覺,想象一下在這兒古董和鮮花環繞的地方待一輩子,回頭看看飛逝的時光會不會有一絲恐慌呢?
在初次嘗試花道課的時候,我都覺得插花是一件美、好玩、輕松的事,想學花道也是因為這是另外一種藝術表達。
到第三節課開始就發現我錯了,我開始糾結哪支花做主枝,哪支花做中間枝。我開始糾結這樣插沒有空間感,那樣插又太整齊太刻意。慢慢發現,到這也是一種腦力、體力、審美的辛苦鍛煉。
不說那么千種花萬種枝,就每次上課教室里擺的十種花,有軟、硬、脆、韌各不相同。有的花很聽話,有的花像茅坑里的石頭,有的花特別任性,怎么讓她們按照你想要的模樣去呈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一朵花都有不一樣的表情,哪一枝適合做主枝?中間枝要挑什么樣表情的花,要怎么和它呼應?光這件事很經常就要讓我猶豫很久。今天的第一個復習是花意匠的立式應用型,我挑了一支最婀娜多姿的雀梅作為領舞,一支比較直的雀梅做第二高的中間枝,比較彎曲的第三枝雀梅去貼近水面,和主枝互望。這是一種比較包容的感覺,我想用雀梅,去包住洋牡丹。這是我習慣了的插法,用一種反彈琵琶的姿勢去迎著清風??焖偻瓿梢院?,老師卻說,這枝主枝可以有更好的表情,你需要細細去體會。她就拿著主枝轉啊轉,找到了那個最迷人的姿勢,原來追隨身邊的中間枝也成了交頸相依的姿態,又多了一絲獨立而自信的禪意。(左圖為原作,右圖為老師修改以后。)
立式的大花枝曾經是我最怕的花型,我覺得碩大的花枝,再拿個兩三枝,重心太高,又野蠻又粗魯,根本不適合插立式,還和老師爭辯過這個問題。被老師盯著插過幾次這樣的立式以后,卻發現,是自己的格局太小,花道本來就源自佛前供花,它應是大氣不拘束、收放自如的,而不僅僅是我喜歡的擺于桌案上或柔美或清冷的細枝蔓葉。我也是自己想象出來的規矩和標準,錯誤地衡量了這些花花草草們啊。
今天插的第三盆花,是我遇到過的最任性的花材了——黑種草。也是今天的海芋太美,主枝和客枝用了同一種花,黑種草就成了主客之間的中間枝。黑種草嫩的軟韌,姿態很美,稍微注意一下方向就有風刮過水面的感覺;老的又很硬插不進去。插起來才知道,這草根本不受控制,要她往東擺好了纏繞主枝的姿勢,一松手就一臉嫌棄地別開臉,這枝也不聽話那枝也不理你,整得我滿頭大汗。
花了半個多鐘頭,才擺出一個我覺得合格的造型,卻在移動過程中這枝倒了那枝翹了,我都聽到黑種草們嘰嘰喳喳的抱怨,感覺到海芋默默翻著的白眼了。唉??
最后也是這水面上拂過的一陣清風,被漢子挑了去你讓我擺在他辦公室桌案上。
你看這些花,好看是好看,千變萬化好相與的有多少?另外一位小伙伴,一下午就光削樹枝了。我還處在和花兒們戰斗的狀態,什么時候和她們能談得起條件,什么時候能和她們友好相處,這才是得了花道了吧。
DA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