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叫“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的就是干一件大事,只有把全部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參加的人都到位了,才能進行下去。
可如果自身能力有限,準備工作也不到位,還要強出頭,會怎樣呢?
兩晉之交的晉王司馬保,就是這類人中的典型。司馬保出身很高貴,和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是遠親,但在當時西晉滅亡、中原混亂的時局下,他并非復興晉王朝的最合適人選。他有哪些手段?又是如何“力有不逮還強出頭”的呢?讓悅史君來解答一切。
出身顯貴少有文采 父親高升隨之起舞
西晉元康六年(296年),司馬保出生于平昌公府。他的父親平昌公司馬模,是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的第四個兒子,東武城戴侯司馬馗的孫子;而司馬馗則是晉王朝的奠基人、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的四弟。也就是說,司馬保是司馬懿的遠房曾孫,是皇室遠支。
受父親司馬模的影響,司馬保從小就喜歡讀書,寫起字來也是文采,是一個文學愛好者。
當時正值“八王之亂”,司馬保的大伯、東海孝獻王司馬越,正是起兵爭權的“八王”之一;司馬保的父親司馬模,則緊跟大哥司馬越的步伐,南征北戰,官爵越來越高。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司馬保的父親司馬模,進升爵位為南陽王。司馬保也子憑父貴,被封為南陽王世子。
永嘉元年(307年),司馬保的父親、南陽王司馬模,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開府、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鎮守關中。
當時,關中地區發生嚴重饑荒,再加上疾病瘟疫,很多人落草為寇,盜賊公然作惡,司馬模的力量不夠,不能控制局勢。
司馬保的大伯、執掌朝政的東海孝獻王、丞相,領兗州牧,督兗、豫、司、冀、幽、并六州的司馬越,上表朝廷,要求征召司馬保的父親司馬模,回朝擔任司空,派其他人去鎮守關中。
司馬模采納了手下謀士的建議,不赴征召,反而上表派遣長子司馬保為平西中郎將、東羌校尉,鎮守上邽(今甘肅天水)。
父王橫死割據一方 保存實力坐視君降
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匈奴漢烈宗昭武皇帝劉聰,率軍攻入洛陽,晉懷帝司馬熾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
同年八月,劉聰派劉粲、趙染等人攻打長安,司馬模抵御無能,投降趙染。趙染隨后把他送到劉粲那里,劉粲將他殺死。
司馬模死后,他的兒子南陽王世子、平西中郎將、東羌校尉司馬保,繼承了南陽王的爵位。
永嘉六年(312年),南陽王司馬保完全控制了秦州全境,自稱大司馬,秉承旨意設置百官。隴右的氐、羌部族都依從于他,割據涼州的張軌、張寔父子,也派使節貢獻。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司馬鄴繼位后,任命南陽王司馬保為右丞相、大都督、侍中、都督陜西諸軍事。
建興三年(315年),南陽王、右丞相、大都督、侍中、都督陜西諸軍事司馬保,進位為相國。
不久,原南陽王司馬模的帳下都尉陳安,前來投奔司馬保,司馬保對他寵幸待遇優厚,命他統兵去討伐羌人。
陳安的崛起,讓司馬保的部將張春等人妒忌,于是他們誣陷陳安有二心,請求除掉他,司馬保不同意。張春等人擅自埋伏刺客暗殺陳安,陳安受傷,只好跑回隴城,離開了司馬保。
建興四年(316年),匈奴漢昭武帝劉聰,命中山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牧劉曜,進攻關中,不久圍困長安。南陽王、相國司馬保,雖然近在咫尺,手握重兵,卻坐視不理。最終,晉愍帝司馬鄴在食糧斷絕的情況下,被迫投降劉曜。
晉帝虛懸覬覦大寶 晉元捷足還強稱王
司馬鄴投降匈奴漢后,晉王朝帝位虛懸。此時,割據秦州的南陽王、相國司馬保,有了稱帝之意。但他的行動,顯然太慢了。
建興五年(317年)4月6日,瑯邪王、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司馬睿承制改元,即晉王位,改元建武,重建晉王朝,史稱東晉。
那么,這個晉王司馬睿又是誰呢?他是瑯邪恭王司馬覲的兒子,瑯邪武王司馬伷的孫子,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作為皇室一員,司馬睿有復興晉王朝的責任。
東晉建武二年(318年)2月,18歲的晉愍帝司馬鄴,在受盡屈辱后,被匈奴漢昭武帝劉聰殺害。
同年4月,晉愍帝司馬鄴的死訊傳到江東,晉王司馬睿才于26日即皇帝位,是為晉中宗元皇帝。
按說,這個時候天位已定,司馬睿雖然也是皇室遠支,但比南陽王司馬保還是要近一些,實力也比他強大;司馬保就應該選擇繼續割據秦州;或者向東晉朝廷稱臣,共同為復興晉王朝出力。然而,司馬保選擇了第三條路:強出頭!
大興二年(319年),南陽王司馬保得到晉愍帝司馬鄴的死訊后,自稱晉王,改年號為建康,設置百官,與晉元帝司馬睿的東晉朝廷分庭抗禮。
地盤不穩能力太弱 部將爭斗身死人手
當上晉王后,司馬保還是和之前一樣,只喜歡睡覺和讀書。他長得又高又胖,曾自稱體重有八百斤。
然而,晉王司馬保實在沒有爭雄的資本。之前被迫離開司馬保的都尉陳安,自稱秦州刺史,先后投降前趙、成漢,與他經常發生爭斗。
當時,上邽發生嚴重饑荒,民不聊生,司馬保在部將張春等人的護送下,前往南安的祁山,卻被秦州刺史陳安阻攔。
關鍵時刻,前涼西平公張寔派五千兵馬救援司馬保,陳安被迫退守綿諸,司馬保才得以回到上邽。
不久,陳安再次進逼司馬保,又是張寔出手救援,才得以解圍。哎,就這點實力,為何還要那些虛名呢???
大興三年(320年),前趙襄宗昭文皇帝劉曜,率軍進攻司馬保,司馬保派出多個部將,但連戰連敗。
部將張春想侍奉司馬保逃奔前涼,前涼西平公張寔派部將陰監帶兵迎接司馬保,名為護衛,實為阻攔。
同年閏三月,司馬保部將張春、楊次和別將楊韜不和,勸說司馬保殺死楊韜,并且請求攻打陳安;但司馬保糊涂懦弱,缺少決斷,都沒有聽從。
五月,因司馬保無法調和部下矛盾,部將張春和楊次軟禁了司馬保,不久將他殺死,時年27歲。
不久,秦州刺史陳安上表前趙昭文帝劉曜,請求征討張春等人。劉曜任命陳安為大將軍,進攻張春等人。張春逃奔枹罕,陳安又抓住揚次,在司馬保靈柩前將他斬首,用來祭奠司馬保。最后,陳安用對待天子的禮節,把司馬保安葬在上邽,謚號元王。
悅史君點評:司馬保在兩晉之交的亂世,有秦州這么一個地盤,可謂有了一定的優勢;然而,在坐視晉愍帝司馬鄴被抓后,司馬保想當皇帝卻遲遲不行動;直到皇室血緣更近的瑯邪王司馬睿稱帝后,他才匆匆忙忙稱晉王。可根基不穩,部下不合又不能調解,最終不僅沒能逐鹿中原爭天下,反而落了個身死自己人手的可悲下場。
關于司馬保的一生,北宋宰相、史學家司馬光的評價,很有代表性:“保體肥大,重八百斤,喜睡,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于難。”是啊,自身能力不足,還要強出頭,這不是立個靶子給人打嗎?其中的教訓,值得每一個人記取啊!
親愛的悅友,讀完后記得分享喔
您的分享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