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朋友圈里有人發了視頻,是11歲的男孩王亦程演唱《貝加爾湖畔》,歌唱得很動聽,有別于原唱李建的韻味,而他自己彈的樂器也配合得不錯,尤其是當手風琴聲響起時,在場聽眾一片掌聲,自古英雄出少年。只是,當我聽到這首歌時,包括聽到李建在《我是歌手》里唱的現場版時,總是要聯想到前蘇聯的的電影《湖畔奏鳴曲》,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浙師大的大禮堂里看的電影,我甚至以為那個湖畔就是貝加爾湖畔,其實不是。
湖畔,就在湖的邊上,可在我覺得,與同在水邊的河邊、海邊相比較,多了那么一點點韻味,也許是河流,海潮相對較為湍急,而湖水則平緩的多,最多也就是微風吹拂起一陣陣漣漪,在湖邊,陽光下,總是讓人遐想。
東錢湖是離家最近的湖了,以前上大學時,從老家去寧波東站,要經過東錢湖,但只是匆忙一過,沒太多感受。直到幾年前自駕游到東錢湖,乘游船、騎自行車、步行、賞花。不過,最愜意的還是三五好友一起圍坐在草坪中,曬著太陽,或聊天,或無語,到底是寧波的后花園。
千島湖總是讓人難忘,第一次去千島湖還是讀大二的時候,由于必修《普通物理》一課,于是數學系領導就以考察水電站大壩內的發動機裝置為由,讓我們去千島湖旅游。當時的千島湖還是原生態的,水質確實好,記得船長把一塊石子放入湖中,一直可以看到石子在下沉,據說能見度有10米。玩了猴島、蛇島等景點后,晚上住排嶺鎮的一家旅館,記得當晚的電視連續劇是《平凡的世界》,我們在寢室里收聽過,看到電視版很高興。
第二天參觀了發電站,其實就是大壩里面的機器,后在建德縣城又住了一晚,幾十人的通鋪,與排嶺時的旅館無法相提并論,大家心中不滿,于是發泄,把幾張床拼起來當舞臺,用牙刷敲搪瓷杯子當伴奏,在床上載歌載舞,唱《熱情的沙漠》等流行歌曲,直到旅館管理人員來干涉,窮開心,但有趣。
再次去千島湖已經是二十多年之后了,2014年的暑假,一家人呆了三天,我們入住綠城千島湖度假酒店,自助式的,有廚房、飯廳,等于是一小套房。
菜場也不遠,早上去買點新鮮的菜,特別是魚,加上自己帶去的白蝦、煎帶魚等,吃絕對是參加旅游以來最好的。白天乘游船到湖中游了一趟,既不疲憊也沒驚喜,但晚飯后的湖邊才是一天的好時光,酒店下面的一樓廣場有露天泳池,是孩子們的樂園,是家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寶地,我和女兒也去了,畢竟是夏天,泡了不少時間,上來后覺得還早,又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繞酒店外圍騎車,路燈之間是暗地,路上有不少散步的人,騎車還得小心,有一段路在湖濱,能聽到湖中的魚躍出水面的“撲通”聲,兩人不由地停下來看魚,回到酒店,沖澡后,女兒看電視,我們在大陽臺里的躺椅上等待著時間漸漸到半夜,可以說話,可以無語,享受清凈的生活,到也難得。
喀納斯湖曾經聽說,還有水怪之說,當2010年暑假的旅游目的地定于新疆時,還是有點期待的。去一趟喀納斯并不容易,記得我們是五天五飛,聽著舒服,其實很累。出發那天先到寧波大學進行教育培訓,下午乘車到杭州蕭山機場,由于航空管制,上飛機已經五點多了,在蘭州經停,到達新疆并入住賓館已經晚上12點多了,第二天早上8點多再乘飛機一個小時到阿爾泰,然后乘大巴到布爾津稍事休息,下午3點左右才到喀納斯。
一路新疆的風光,以及對目的地的向往,讓我充滿精神,午飯后,乘景區巴士到湖邊,途中的臥龍灣、神仙灣等景點并不如圖片介紹的那么美,湖邊有圖瓦村,都是木屋,聽說也是一大特色,換乘小巴士到山上的觀湖亭,并沒有深入湖中接觸,更無緣見到水怪。
因為是教師團,在步行、等車、乘車、以及飛機上等場地總有認識或知道但不認識的一些名優教師相伴,或兩人對話,或幾人說笑,開心有趣,消去了許多旅途的乏味。人到旅途,景點是重要的,和什么樣的人一起去其實也蠻有關系的。
作為浙江人,西湖是不能忽略的湖,可是西湖的湖畔并不讓我滿意,風景是好的,就是人太多。到是有一個地方,適宜一個人去,靜靜地呆著,無拘無束地想著,對比以上的湖邊游,用一句話可以概括,那就是“熱鬧是一群人的孤單,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這是什么地方呢?那就是瓦爾登湖。
自從看了梭羅的《瓦爾登湖》一書之后,那個湖一下子成為我的心中之湖。為何?兩字,“簡單”;若要再說兩個字,“寂寞”。
梭羅是個有法國血統的美國人,他畢業于哈佛大學,受過最好的教育,但過著最簡單的生活。
這個28歲的年輕人,孤身一人來到距康德鎮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在最短的時間里,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雙手在湖畔蓋起了一座實用的小木屋,并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卜、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用收獲的果實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和補貼家用,買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隱居生活。
無論是晴天雨日,還是風雨雷電,都可以看見梭羅獨自穿行于郁郁蔥蔥的大自然中,就一個人,十分簡單,十分安靜地面對著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生活猶如春水般的不涼不熱,又如夏日中的黎明時分,充滿神秘和陽關的氣息。
在書中,他這樣說明自己到瓦爾登湖的意圖:“我隱居在林中,因為我希望活得從容,只和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領略其中的奧秘。我想深入生命,以攝取精華,我想籍此堅忍不拔與精心簡樸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累贅,摘取生命之核。”
在書中,梭羅還從經濟角度詳實地記錄了他在隱居期間的所有經濟記錄,他用他記錄的數字證明了簡樸的生活方式——個人隱居生活的實際可操作性。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實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紛繁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
做好一件事——這就是他告訴我們的,專心致志于你所做的事。為什么要急于成功?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而你卻要專心致志做好你要做的事——一輩子也許只是一件事。
而這就要使你的心靈單純。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律也就越簡單,你要去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給每一個人的。不要以復雜的方式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不要以多余的錢和精力去購買多余的東西。
《瓦爾登湖》這本書我看得很慢,也就在空暇的時候、甚至寂寞的時候讀它才會悟出些味道,就像徐遲所說,在繁忙的白晝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
這就是瓦爾登湖,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