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布在書中多出列舉了一些冒險投機的例子,在金融市場上,無數好運氣的傻瓜,在冒著巨大的風險投機,還以為是自己能力水平很高,殊不知只是運氣好而已,一旦遭遇到黑天鵝事件,往往遭受巨大打擊一蹶不振。
看來,冒險是一件很傻瓜的事情。
但又有很多說法,鼓勵我們去冒險、探索未知。沒有冒險家的精神,美洲大陸也許還是一片野牛群和印第安人。
這其中的差別,就是塔勒布在強調的偏態效應。偏態效應讓風險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帶有偏態效應的風險才是我們要注意的。比如雖然成功概率有99%,但每次成功只能賺1塊,而一旦輸了要輸10萬塊。也許有很多幸運兒,能連續的贏很多很多盤,但是從長期來看,這些人都只不過是好運氣的傻瓜而已,總有那么一次,突然一下子,把贏來的連帶本金都全部輸掉。
盡管理性上,不應該去冒這樣的風險,但人性是及其容易被蒙蔽的,甚至掌握了大量科學的理論知識,比如統計學、歸納法,也不能讓我們幸免。連續的成功,以及成功引起血液中腎上腺激素的增加,讓我們狂妄的認為掌握了某種規律,錯誤的以為這種勢頭會持續的保持下去,直到隨機性暴露出他的獠牙。
偏態效應可以用來對冒險行為進行評估。帶有偏態效應的冒險,是我們應該提防的。如果成功帶來的價值有限,而失敗的后果無法承擔,那這種風險不值得冒。反過來說,如果失敗的后果有限,而成功帶來的價值巨大,這是反向的偏態效應,這種風險就非常值得去嘗試。
投射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大量這樣的例子。比如酒駕、飆車,比如偷東西、偷人,這都是收益小而損失巨大的。另外一方面,現在如此多人創業,盡管失敗概率很大,但后果不嚴重,而一旦成功,人生就進入了另外種境界,這展現的是反向的偏態效應。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荒野求生節目,貝爺有一次在非洲荒野中發現有一個野蜂巢,拿蜂巢的蜂蜜很容易被蟄,在荒野中,被野蜂蟄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極有可能喪命。但貝爺還是冒險拿了一塊蜜,然后后半集,貝爺臉腫的連眼睛都快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