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操場邊坐著曬太陽,閑來無事聽幾個學生聊天。
剛開始也沒什么,都是一些學習和生活中的趣事。后來,有個女生頗為苦惱地談起了自己的父母。
她說,從小到大,父母對她的管教都比較嚴,她很少有能自己做主的事情和機會。之前一直學習,除了保持好成績,自己也并沒有什么目標。所以,她也一直做個乖乖女,沒有和父母爭執過什么。
上了大學以后,她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和父母的分歧日益增加。很多事情,她和父母都很難達成一致,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剛開始,她還有所妥協。但后來因為考研選校的問題,差點導致和父母決裂。
她當時非常喜歡外地一所大學,這所大學專業對口、排名靠前,尤其是她也一直很向往學校所在城市。之前她的父母一直很支持她考研,也并沒有對她的志愿多問過什么。等她報完志愿以后,跟父母說了學校,分歧又來了。
原來父母沒有過問她的志愿,是他們一直認為她肯定會留在本地,從來沒有想過她會考外地的大學。她的父母堅持要她修改志愿,而她則堅持自己的想法。雙方產生了激烈的爭吵。更讓她傷心和郁悶的是,在她考研最后最關鍵的兩個月里,她的父母輪番上陣不論時間,什么時候想起來什么時候給她打電話勸說,各種方法都用了。甚至半夜兩三點也打過電話。
那會的她,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每天早出晚歸。一邊努力復習,一邊還要應付父母的輪番轟炸,搞得精疲力盡,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最終扛不住父母的壓力,妥協改了志愿。改了志愿以后,她換了手機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拒絕和父母聯系,拒絕溝通,更拒絕回家。
現在,她待在自己不喜歡的學校里,連帶著對這個是自己家鄉的城市都充滿了厭惡。
聽完這個女孩的故事,我為她感到遺憾,卻也無可奈何。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正確的。我們身邊不乏這種父母:架著我愛你、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一手包辦了孩子的生活。從來不關心孩子的意愿,只一味地強加他們自以為的好。
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真的對孩子好嗎?別的不說,你們可以包辦孩子一時的人生,但能包辦一輩子嗎?如果你們替孩子所做的決定,正確了,那也無可厚非;可一旦錯了,代價卻是孩子自己來承擔,這將會對孩子的性格和人生產生什么重大影響,不可估量。
就像這個女孩,家鄉本是一個溫暖的港灣,如今卻讓她無比厭惡;讀研本是她向往和努力的事情,如今卻讓她郁郁寡歡。
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這并不是父母左右孩子人生的尚方寶劍。這種所謂的愛,其實是一種強勢和自私,這樣的大包大攬,不僅容易讓孩子失去獨立的機會,也容易失去抉擇的能力,甚至失去夢想以至于扭曲人生。
致所有用愛包辦孩子人生的父母,請大膽放開你們的雙手,給孩子們一雙獨立的翅膀,讓他們在自己的人生天空下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