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本書的兩位作者Andrew Scott和Lynda Gratton都是倫敦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Andrew Scott還是牛津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核心成員,多次在哈弗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商學院舉辦學術演講,并擔任多家國際金融機構以及毛里求斯總理的經濟顧問。Lynda Gratton的“轉型公司人力資源戰略”被認為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人力資源系統,目前主要致力于人力資源、新型工作方式和雇傭關系的研究,曾經出版過多本知名經濟學著作。
關于本書
本書為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問題:如果你能活一百歲,請問該如何去規劃和看待你的人生?這個問題,在這個個人壽命不斷增長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也是讓我們每個人都倍感到焦慮的問題。本書作者從個人壽命增長這個角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人生和社會發展趨勢的全新視角,并給我們提出了大量建議。
核心內容
人類已全面進入長壽時代,從我們這代人開始,活到100歲將是大概率事件。隨著壽命普遍延長,我們的人生格局也將發生巨大改變——過去人們熟悉的“三段式”人生已無法維持,即將崩盤,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流動性更強、節奏更快的“多段式”人生。在未來多段式人生里,沒有任何行業會是鐵飯碗,許多職業都將消亡;超級大城市的優勢越來越大,地區和城市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愈加突出;那些不愿接受新事物、害怕改變的人,將會被新時代徹底拋棄;年齡不能再成為判斷身份的標簽,也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水平,跨年齡段的交往會越來越多,“反成熟”成為趨勢;人們的選擇會越來越慎重,婚戀年齡會繼續推遲;對無形資產的積累和經營將更受人們的重視。然而也應看到,長壽時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享受到“百歲人生”帶來的福利,因此需要政府和全社會一起努力,保障公平,共同面對新時代的人生變化挑戰。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人類已經進入長壽時代,我們這代人活到100歲將是大概率事件。
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從1840年開始,人類壽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約3個月的速度遞增;每過十年,人類就可以多活兩到三歲。在進入21世紀之后這個趨勢還在加速:從2001年到2015年,15年時間人類壽命增加超過5歲。并且,這個增加不僅是針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同樣如此,甚至表現的更加突出。中國建國初期平均壽命不到40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報告,截至2016年,中國人均壽命已突破了76——整整多了36年的時間。
現代人不僅壽命時間在延長,其健康時間也在隨之延長,發病期被推后并且壓縮。百歲人生里,你年輕健康的日子比例將非常大。
二、長壽時代,我們的人生格局會發生巨大改變。三段式人生終將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人生格局。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就是人生分成了邊界非常明顯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上學,第二個階段工作,第三個階段回家養老。三段式人生幾乎是過去幾十年里大多數人的基本節奏,其實是特定時代下的特定產物——如果人類只能活6、70,這個節奏還是可以的;但當大家都能活到100歲的時候,三段式就要不可避免要崩盤,根本無法再繼續下去。這里面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是財務和工作的問題,也就是未來第二段人生里積累的財富,可能很難再支撐你的養老。
那么帶來的新變化,就是“多段式人生”。所謂多段式,就是一輩子被分割成4段、5段,甚至7、8段,乃至更多小階段。每一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題,各段之間穿插進行,不會再有明確邊界。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就像一場時間不長的音樂會,聽眾聽完三個樂章,音樂會就散場。而多段式人生就好比是一場跨年聯歡晚會,必須有很長的節目單,且每個節目時間都不能太長,中間還要安排一些觀眾休息時間——只有這樣,整臺晚會才能撐得起來。
三、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擁抱新事物,是未來人生格局對我們的必然要求。
多段式人生的快速變化節奏,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隨時擁抱新鮮事物。學會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習慣于經常跟過去的自己說再見。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棄已擁有的東西——包括經驗、學歷、知識,甚至還有你的三觀。這長達一百歲的人生里,三觀被來回顛覆,重建,再顛覆,再重建,將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敢或不想面對新事物,想吃老本,固步自封,只會被這個時代底拋棄。終身制學習、碎片化學習,也是多段式人生節奏帶來的必然要求
四、未來大量職業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城市和地區間的發展差距會更加明顯。
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和走紅,有社會深層次需求的背景,反映了長壽時代的必然趨勢。
人工智能會使未來的社會分工出現嚴重兩極分化,作者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中間行業被掏空”——最頂層的、需要大量原創性工作的行業,比如科研、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娛樂業、教育業等等會得以保留,且還會發展得更好;一些較底層的、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服務產業, 也會得以保留、發展。
除了上述“兩頭”以外,中間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具有重復性、標準性、容易被指令描述清楚的行業,可能會被人工智能無情取代。
未來社會行業的兩極分化,也會對城市和地區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智慧型城市和超級大城市的行業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會越來越明,。人才的匯聚效應更加顯著。
五、未來跨年齡的交往會成為主流。
在長壽時代,年齡已經不能代表你所處的人生階段,也無法代表你的能力和水平。各年齡段之間的代溝將被徹底打破,跨年齡的交往將越來越普遍。
我們需要更強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開放的心態,去真誠迎接來自不同年齡階段的新朋友。不要再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跟你年齡不同的人。
六、人們的選擇,會變得越來越慎重。
在多段式人生里,人們做選擇反而會比在傳統三段式人生里面更加慎重。在未來人們的選擇會更多,但并不等于每個選擇會更加隨便。因為每個選擇做出的背后,都意味著還有成本的存在。
在傳統三段式人生里,選擇的錯誤,帶來的成本和風險相對較小。在多段式人生里,選擇的風險其實更大。最典型現象就是人類婚戀時間的普遍推遲。許多人不愿結婚,并不是因為時間少、工作忙,實際是因為內心不愿意輕率做出選擇。
社會“反成熟現象”開始成為趨勢,年輕人害怕被限制選擇。人們不急著找工作,不結婚或晚結婚,晚生孩子或者選擇做“丁克族”,這種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們不想喪失選擇權。在長壽時代,喪失選擇的人生是無奈的,并且很難向下一個人生階段順利過渡。這種成年人的“反成熟”現象是長壽時代每個人應該具備的特質。
七、長壽時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多段式人生帶來的精彩。
雖說長壽時代已經到來,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享受百歲人生帶來的福利。而解決這個公平性的問題,也是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需要想辦法盡快。
對于缺乏專業技能的低收入人群,他們可能很難打破舊有的三段式人生向多段式人生過渡。這些人一旦失業,就會走入惡性循環。即使有政府的救濟,也依然是社會弱勢群體——相比富人,他們可能幾乎體會不到百歲人生帶來的無限精彩可能。
金句:
1.過去的人們被動地接受命運安排,而長壽給人更多時間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一條線,貫穿了你人生的各個階段,雕塑了你人生的樣子。
2.在這個時代,根據過去已經很難預期將來。人們渴望多種選擇而不是被限制,想要主動掌握命運而不是隨波逐流,想要將長壽的生命活成恩賜而不是一場詛咒。
3.唯一能肯定的一點是,向百歲人生發展的趨勢中,將涌現出很多先鋒模范、社會、公司、政府。越年輕的人越有機會摸索到新的生活模式。
4.再創造(Re-creation)比娛樂休閑(Recreation)更重要。更長的壽命意味著有更多的休閑時間。成功的關鍵是如何合理規劃休閑時間。要注重成長和學習,而不是一味花費大把時間在單純放松上。
5.我是誰?著名的Financial Times曾經建立了一個名人檔案,問他們20歲的你會對現在的自己說什么。我們換一個視角,不問20歲的自己,而是想象一下70、80歲或者100歲的自己會怎么看待現在的自己——你能確定現在的決定能夠對得起未來的自己嗎?
撰稿:李睿睿、夜里
講述:李睿睿
腦圖:摩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