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生卒年:不詳,五代南唐,,江蘇省句容市人。
周文矩約活動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時期(943~975),后主時任翰林待詔。工畫人物、冕服、車器,尤擅仕女,多以宮廷貴族生活為題材,兼精車馬、樓觀,畫風近于周昉,但其纖麗過之,畫衣紋多作顫筆,獨創(chuàng)“戰(zhàn)筆”描法;畫山林泉石,其筆法亦瘦挺、顫掣,和周昉不同;所畫仕女不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飾為工。也善畫佛像,嘗于兜率宮內(nèi)作《慈氏像》,將印度原本中之男像畫成“豐肌秀骨”、“明眸善睞”之中國女性。曾繪《高僧試筆圖》,畫一僧攘臂揮筆,旁觀數(shù)士人咨嗟嘖嘖之態(tài),如聞有聲。還善于描寫兒童生活,有《嬰戲圖》卷、《宮中圖》卷等。
周文矩學北齊曹仲達、唐代吳道子,不墮曹、吳習氣,卻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畫,繼承了唐周昉的傳統(tǒng),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閨閣之態(tài)”,但也有他獨創(chuàng)的地方:行筆多用較瘦勁的“戰(zhàn)筆”(顫動的線條)來表現(xiàn)衣紋,以別于周昉“秀潤勻細”的畫法(畫仕女不用戰(zhàn)筆);在設(shè)色上不同于周昉的“秋艷”,而是“不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飾為工”。
他善于深入觀察和體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把握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因此,塑造出來的人物各不相同,達到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境界。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重屏會棋圖》(宋摹本),畫中刻畫李中主端然而坐,凝神觀看其兄弟下圍棋的情景,顯示出一種思考的儀態(tài),十分生動。衣紋作“戰(zhàn)筆”,無名款,應是文矩的畫法。其《宮中圖》(宋摹本),描寫宮廷婦女幽閑生活,有彈琴、彈琵琶的,有梳妝打扮的,有同兒童和狗嬉戲的;或平靜安詳,或悶悶不樂,或驚慌,或虔誠等等,均反映了不同活動中婦女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他的《宮女圖》,一宮女于腰帶間插一玉笛,側(cè)身而立,目視手指,表現(xiàn)剛演奏之后,情意凝佇,若有所思的樣子。元代湯垕還看到他一幅《高僧試筆圖》。一僧攘臂揮翰,旁觀數(shù)士人咨嗟嘖嘖之態(tài),如聞其聲。這些傳神妙筆,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宗教畫,與吳道子、周昉是一個體系,雖取材于印度佛教經(jīng)典,但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兒,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理想去進行創(chuàng)作的。如畫五欲天宮之彌勒菩薩,大膽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薩男子像,改成“豐肌秀骨”、“明眸善睞”健康美的中國女性,已純屬于中國民族風格的藝術(shù)了。這種作風對北宋的宗教畫影響很大。
周文矩曾作《嬰戲圖》卷,塑造了許多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對兒童生活的描寫,頗為生動,開宋代專門描繪兒童題材的先聲。蘇漢臣、李嵩等畫家的《嬰戲》和《貨郎圖》等,就是在周文矩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造的。
他的傳世作品有《明皇會棋圖》卷、《重屏會棋圖》卷、《宮中圖》、《琉璃堂人物圖》、《五王酩飲圖》等。其中《重屏會棋圖》卷,絹本,設(shè)色,縱40.3厘米,橫70.5厘米,卷后有明沈度、文征明題記,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兄弟們在屏風前對弈的場面。因背景屏風上又畫屏風,所以稱為“重屏”,該圖無名款,宋元藏印均偽,但人物服飾及生活用品為五代遺制,至少可以反映周文矩畫法的面貌。
作品欣賞: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 絹本設(shè)色 40.3×70.5厘米 卷后有明沈度、文徵明題記 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局部
《重屏會棋圖》為五代時期南唐畫家周文矩所作,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晉王景遂、齊王景達、江王景逖會棋的情景。由于此圖背景的屏風中還畫有屏風,因此人們稱此會棋圖為《重屏會棋圖》。
此圖共繪有五位人物,旁邊站立者為侍從,其余四位身份高貴的男子坐于棋桌前。他們神態(tài)各異,舉止不同,有的催促落子,有的舉棋不定,有的觀棋不語,真實地反映出觀棋者與弈棋者不同的神態(tài)。畫面居中坐著觀棋的長者即中主李璟,比其他人都顯得高大。他頭戴高帽,手拿盤盒,兩眼前視,不露聲色地端坐觀棋,神情專注,若有所思。兩旁坐而對弈者為齊王李景達和江王李景過。右側(cè)二弟景達神色自若,目視對方,正用手指點催促。對坐的小弟景逿,右手執(zhí)子,舉棋不定。中主旁邊為晉王李景遂,親昵地扶著小弟肩膀,凝視棋盤。
四人背后豎一長方形直角大屏風,占據(jù)了畫面的主體。屏風上畫唐代詩人白居易《偶眠》詩意圖,描寫一老翁倚床而臥,一婦后立,三侍女捧褥氈,床后又立一副三折屏風,上繪山水。此“會棋”圖的屏風中又畫屏風,因而得名《重屏會棋圖》。除屏風外,室內(nèi)還擺放著眾多精美的器物和家具,有投壺、圍棋、箱篋、榻幾、茶具等,為后人研究五代時期各種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中國早期皇室的行樂雅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
重屏會棋圖》中人物畫法精整,線描細勁曲折,略帶起伏頓挫,即史載之所謂“戰(zhàn)筆”。震顫之筆表現(xiàn)布質(zhì)服裝的質(zhì)感,是周文矩典型的畫法風格。周文矩的人物畫主要承學周昉的技法而更加纖細,設(shè)色簡淡,格調(diào)清逸。此圖的設(shè)色雖多用礦物顏料,但未層層積染或濃涂重抹,而只是在勾線后清淡地施以顏色。在幾案邊的花紋上勾染了略顯深重的石青、石綠;而李璟的衣袍雖也用朱砂暈染,卻甚為簡淡,只是侍童的衣帶用較重的朱砂,以與淺淡的衣袍形成對比。其余三人的衣著竟一色不染。
本幅無作者款印。經(jīng)徐邦達先生鑒定,此系宋人摹本。尾紙除有明代沈度、文徵明的偽款題跋外,還有近人于懷的墨題真跡。鈐元柯九思“緼真齋”,清安儀周“棠邨審定”“安儀周家珍藏”及清內(nèi)府“乾隆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共16方。其中的“緼真齋”、宋徽宗的“雙龍小璽”“宣和”“政和”等宋元諸印均偽。
文苑圖
文苑圖局部
文苑圖局部
《文苑圖》為五代畫家周文矩的名作。“文苑”是文人薈萃的地方,《文苑圖》表現(xiàn)文人在構(gòu)思創(chuàng)作詩文時的情景。據(jù)考證,此圖描繪的是唐玄宗時期著名詩人王昌齡任江寧(南唐都城)縣丞時,在縣衙旁的琉璃堂與詩友們雅集的故事。
《文苑圖》畫中精心描繪了四位詩人創(chuàng)思覓句的生動情態(tài)。最右邊一人倚在石臺上,右手托腮握筆,左手輕捧紙絹,仰頭上視,像是正在覓句構(gòu)想。對面有一童子在石臺邊,彎身研墨。 畫面中部另一構(gòu)思者,伏在一株彎曲的老松樹上,雙手插入袖管,頭戴展翅幞頭,身穿圓領(lǐng)白袍,雙目凝視,那神氣完全陷入了沉思。左邊較矮的石臺上支起一塊大盤石,并坐兩人,共展一卷文章在閱讀,其中居右邊一位年長,忽然回顧仰視,好像望見了什么。與他并坐的另一位文士,戴圓翅幞頭,一手持卷,談論著手卷內(nèi)容。
此圖是一幅人物圖,畫家駕馭人物性格,使其在特定情境中得到充分表現(xiàn)。如持筆者絞盡腦汁,倚松者凝神沉思,閱卷兩人在沉思中另有醒悟。總之,圖中人物姿態(tài)各不相同,并在變化錯落中達到和諧統(tǒng)一。
另外,畫家在背景安排方面也恰到好處,如松樹、石座、石案等,穿插巧妙。松樹曲折下垂,蒼茂掛蔓,婀娜多姿。造型各異的石案、石座顯得玲瓏剔透,都成為整個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gòu)成一個幽靜典雅,適合文人創(chuàng)作詩文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此畫人物情態(tài)傳神,面部秀潤而有生氣,筆法簡細流利,人物衣紋所運“戰(zhàn)筆描”細勁有力,曲折中見流暢,圓潤中具輕重;須髯鬢發(fā)勾畫細微,而用淡墨渲染,表現(xiàn)得瀟灑,幞頭、衣服用線流暢,顯現(xiàn)了絲織品的質(zhì)感。全畫設(shè)色淡雅,格調(diào)超逸。
《文苑圖》曾被認為是唐代韓滉作,根據(jù)是畫上有宋徽宗趙佶題“韓滉文苑圖”及“天下一人”押宇等。但據(jù)今人考證,此圖畫法與《琉璃堂人物圖》及周文矩另一幅《重屏會棋圖》卷(宋摹本)相比較,風格相似,最明顯的是衣紋線條顫動曲折,極似五代周文矩所創(chuàng)的“戰(zhàn)筆描”,故此圖乃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的后半部。
此圖見于《石渠寶笈·初編》和明·詹景鳳《玄覽編》著錄,可能曾入南唐后主李煜《閣中集》,后又入北宋徽宗《宣和睿覽集》。
宮中圖
宮中圖局部
宮中圖局部
宮中圖局部
宮中圖局部
此圖是描繪宮中婦女生活的長卷,存殘卷四段,畫八十余人。有的對鏡梳裝,有的無聊閑坐,有的逗看小兒,有的觀魚聽樂……。其中一組刻畫一男子正在畫肖像寫生(即“寫神”),被畫的女姬背向觀者而坐,旁有侍女、小兒。所畫女子身份地位不同,如一裸肩洗手者,周圍有若干人伺候。畫中人物,除兒童顯得活潑天真外,余皆懶散、憂郁,尤其以年齡較大、地位較顯者為甚。將宮中婦女那種沒有自由,如籠中金絲鳥般雖然奢華卻百無聊懶的生活表現(xiàn)得入骨三分。畫史說周文矩精于畫仕女,并說他作仕女時不用顫筆,“大約體近周防而纖麗過之”。周防的仕女畫如《揮扇仕女圖》等,多表現(xiàn)宮中婦女生活的豪華和空虛,周文矩此圖在情調(diào)上確與之相似。但這一卷除個別處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許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線描熟練而富于結(jié)構(gòu)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豐肌高髻,也如唐風。本卷后有澹岳居士張激紹興十年(1140)跋:“周文矩宮中圖,婦人小兒,其數(shù)八十。一男子寫神。”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別藏于美國克里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及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
合樂圖
貍奴嬰戲圖
琉璃堂人物圖
琉璃堂人物圖局部
明皇會棋圖卷
十八學士圖
蘇李別意
西子浣紗圖頁
飲茶圖團扇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致力于為您呈現(xiàn)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zhuǎn)發(fā),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敬請關(guān)注“陽陽說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