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有的創業團隊對需求的分析是非常重視的。不過,我也只是聽說。迄今為止,我遇到的需求大多都是一句話需求。原本,我對一句話的需求很厭煩,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放棄安穩的工作加入到創業團隊。結果很悲催,原來哪里都一樣,都是一句話的需求。
一句話需求如何去分析?
我曾經試圖用卡諾模型去整理需求,先來看需的三大類:
- 業務需求
- 用戶需求
- 功能需求
業務需求描述組織為什么要執行系統(組織希望獲得的業務收益)。
業務需求即為了實現商業目的而產生的需求,一般都是上級或市場直接下達命令。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故此類別需求優先級最高。合理嗎?如果真的是可以實現商業目的,那是鐵定合理的。此類別的需求是否需要被分析?我們稍后再說。
用戶需求描述了用戶使用產品必須完成的目標或則任務,并且這個產品要能夠為人提供價值。用戶需求還包括對用戶滿意度最為關鍵的產品特性或特征的描述。
用戶需求是用戶反饋或者觀察用戶使用習慣自發提出的需求。根據卡諾模型用戶需求又細可分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興奮需求/無差異需求/反向需求。此類需求一般的公司都會去分析,并可用以下四個執行標準去做權衡:必做/應做/可做/不做。如:反向需求一般都是不做。意思是永遠不做。具體怎么分析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至少要在團隊內部就需求是否要被執行達成共識。
功能需求說的是產品在特定的條件下所展示出來的行為,主要描述開發人員需要實現的功能以便用戶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用戶需求),進而滿足業務需求。
這個好像不容易理解,再補充一條維基百科的解釋。
功能需求可以是計算、技術細節、數據處理或其他說明系統希望達成功能的內容。功能需求會以非功能性需求(或是質量需求)為其基礎,后者會描述設計或實現時的限制條件(例如性能需求、保安性或可靠度等)。
這三種需求環環相扣,正常來說應該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需求信息流。通俗的說就是先由為了實現什么商業目的開始,即產品怎么賺錢;基于這個商業的目的希望用戶執行什么樣的任務或給予什么觸發器讓用戶覺得得到了什么而去完成任務,即滿足用戶需求或給予用戶更好的體驗;最后才是如何讓技術去實現即功能。
好了,基礎概念普及完了,我要正經八百的瞎分析了。其實需求還有一種真正的意思,作為UX設計師,你不懂,可能吃虧的喲。
回到我前面擱在那兒的那個問題:業務需要需要被分析嗎?我得到的“答案”是:不需要。因為很多時候老板和市場跟你談需求,他只會說客戶需要一個功能。按照正常的邏輯,功能不是需求。比如,最經典的那個梗:一匹更快的馬不是馬是汽車。你認真跟他們確認需求時,他們就會不耐煩的告訴你這就是需求,這就是需求,這就是需求。
這時其實需求就一個意思:閉嘴。
這就是拋開一切直跟技術直接談功能的意思,不關其它人什么事了。如果團隊可以做到快速開發,閉嘴試錯吧。請務必注意,試錯不應糾結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