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給力?工作不順心?你是不是開始懷疑人生?你是不是在找尋出路?作者有三個的心法,讓你的生活從此大不同!
佛語有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有容乃大。也就是說,你的心境可以決定你的容貌,可以改變你的處境,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我們需要怎樣的心境,讓生活從此大不同,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呢?我們可以對把心理簡單進行分類,有積極心理和消極心理兩類。
積極的心理相信,愛拼才會贏!積極心理,對外在的各種評論有強大的免疫力,相信處境是可以改變的,命運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
《過你想過的生活》的作者在積極心理學方面非常有洞見和想法,書中作者提出了101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方法,其中,有三個簡單易行的方法。我們快把它們收入囊中吧!
一、主動地為自己做出選擇,分清輕重緩急
選擇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呢?我們日常工作中,有著太多的工作指令。比如你接到領導發來消息,周末統一加班,準時上午九點在單位集中。指令給我們的是壓迫感,我們被牽著牛鼻子一般,按照指令要求往下走,像極了木偶。我們面對各種撲面而來的工作安排,看著日益增厚的待處理文件,失去了掌控工作的信心。
當我們擁有選擇的心法,那就可以扭轉這種局面。哪怕被上司安排了一些不得不做的任務,我們也是有選擇余地的,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時候去做,做不同任務的先后順序等。選擇的心法,能給我們一種掌控感,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其實能給我們一種主動權的心理暗示。我們有了選擇的心法,就搶回工作上的主動權,提高了工作狀態,并進一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當然,弄清楚哪些事情你是有選擇權,是你主動選擇的前提。反之,你就是胡亂安排,更會加快失控的出現。按照輕重緩急對工作進行分類,統籌安排時間,正是選擇的重要準則,也是正確選擇的關鍵前提。
二、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別人會說,怎么辦?有一對父子給出了他們的回答。父子和一頭驢在路上走。父子是在意他人看法的人,試圖聽從他人的觀點,不斷調整父子和驢之間的關系。起初時,父親騎驢,兒子跟在驢旁走,聽到議論說兒子可憐,就改成,兒子騎驢,父親在驢旁走,議論又起,再改為父子一同騎驢走,又有人認為不對,再接著再改為父子一同背著驢走,但還是引來眾人笑話。父子兩人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討好所有人。這樣自己的路也不用走了。父子背著驢,你說能走多遠嘛?
討好所有人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那么喜歡你,包括你自己。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愛拼才會贏,從開始拼就會有人議論,拼到感動自己,也會有人議論,拼到贏就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三、境由心轉——積極的視角看問題
正如“孟母三遷”故事所說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在有條件選擇更好環境時,我們要主動做出選擇,去改變環境。
當我們無法去改變環境時,我們就需要第三個心法,選擇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父親酗酒、家暴。這兩兄弟的童年都是在陰暗中度過,但長大成年后的他們卻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其中一個人對陰暗的童年作出自己積極的回應“我不能變成我父親那樣”,走出陰影,成為成功的商人,過著幸福的生活。而另外一個人對對陰暗的童年作出的回應是“我的父親就是這個樣子,我還能怎樣?”,走不出陰影,自己也就成為了父親的復制品,也是一個酗酒、家暴的人。
這兩兄弟對同樣的童年,有著不一樣的視角,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這個故事是對境由心轉的最好詮釋。
選擇一個積極的角度看問題,生活才能有更加積極的變化。納撒尼爾.布蘭登說過一句話“自我認知即命運”,你無法改變現有的困難,但你可以選擇看待困難的視角。比如你是選擇自暴自棄,在窮困生活中,去隨波逐流,證明自己就是窮苦命;還是選擇努力去爭取機會創造機會,用勤勞雙手和智慧,證明自己可以改變窮困生活。
這三個心法就是,更加主動地去做選擇、不要嘗試取悅所有人以及用更加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歸根結底,幸福與否,你的心境至關重要。你要有三顆心,一顆掌控的心、一顆平靜的心、一顆積極的心,就獲得了過想過的生活的心法。
這三個心法又是互相聯系的,一旦你做到其中一個,也就邁開了最重要的一步,其他心法也就更容易做到了。比如說,你放棄嘗試去取悅所有人的想法,就等于你擁有了平靜的心,已經不會被外界的標準所干擾,能在紛繁復雜的議論聲中自主做出自己的積極選擇。這又不正是放棄討好的心態,擁有了獨立的選擇心態,面對自身處境也容易得出自己的處理視角。
愛拼才會贏,要靠平靜的心,走過自己選擇的那條漫長的路;要靠掌控的心,去明辨工作、生活中的輕重緩急而后做出明智的選擇;要靠積極的心,去一拼再拼拼到贏!愛拼才會贏!
親愛的朋友,快快把三個心法收入囊中吧!我們都可以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