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鄉下的姥姥托人捎來一捆韭菜。我打電話給姥姥,說韭菜收到了,以后不要再讓人捎東西了,超市里啥菜都有。這樣的話說了不止一年了,可姥姥一邊答應著,一邊繼續送來應季的新鮮蔬菜。尤其是春天里的第一茬韭菜,姥姥每年都會送一些。和韭菜一起送來的還有一些青的紅的辣椒。
看著桌子上紅紅綠綠光彩照人的一片,我想起姥姥最愛做的一道菜,韭菜拌辣椒。韭菜是第一剪春韭,辣椒是秋天時被姥姥趁鮮摘下,放進盛紅薯的地窖里,再用濕沙土埋好,放了一整個冬天,待第一剪春韭可以吃時,就從沙土里把辣椒扒出,沖洗掉泥土,切成青的紅的辣椒絲,和春韭拌在一起,滴上幾滴香油,色香味俱佳,用熱饅頭夾了吃,簡直就是人間美味,給肉都不換的。每次姥姥看到我吃這道菜時的樣子,臉上都會綻放出滿意的笑容。
上初中時,我在姥姥家住。那時我吃飯挑食,人又低又瘦,就是名副其實的“黃毛丫頭”。姥爺早逝,姥姥一個人帶著幾個舅舅生活,家里并不寬裕,姥姥想給我改善生活, 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盡管如此,姥姥還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多吃點。
夏秋時節地里到處都是瓜果蔬菜,很稀松平常的菜,經過姥姥的手,都能變成美味佳肴。冬天有蘿卜白菜,農家的餐桌也不至于啃干饃。最讓姥姥費腦筋的就是春天,青黃不接,別說吃菜了,就連填飽肚子有時候都成問題。但這些事難不倒心靈手巧的姥姥,姥姥在院子里開辟出一畦菜地,種上韭菜,整個春天的飯桌上,都會有韭菜的影子。
那時,因為雞蛋是要用來換鹽吃的,所以韭菜炒雞蛋只是在我競賽得獎時,偶爾出現在飯桌上。最常見的是韭菜拌辣椒,因為它不僅便宜,而且簡單、省事。在農村,“耕牛遍地走”的時節,人們是沒有心思在吃飯上花費時間的。
后來,我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離姥姥越來越遠,但姥姥的韭菜拌辣椒卻一直讓我念念不忘。在城市的飯店里,我從來沒有找到過這道菜。想吃的時候,我便到菜市場買來一撮韭菜、幾個辣椒,自己切了拌著吃,可是卻怎么也吃不出姥姥拌的那個味道。
姥姥的那畦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中間又換過好多次的新韭根,直到今天仍然在。因為我喜歡吃,所以姥姥一直種著。
成家以后,每年的春天,我都能吃到姥姥種的第一茬韭菜。前些年是姥姥親自送來,老人家進了家門就開始把擇好的韭菜洗干凈,再沖去辣椒上的沙土,細細地切好,滴上香油,然后滿意地看著我拿饅頭夾了吃。
最近幾年,春韭都是姥姥托人稍來。我知道,姥姥老了,這一剪春韭我是吃一年少一年,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吃不到了。
一剪春韭情意滿懷,吃著這一剪春韭拌辣椒,我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