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作家筆記》中有一段關于印度的筆記,寫他們在叢林中遇見一只正在開屏的孔雀。那只孔雀展開它美麗的尾巴,帶著一絲驕傲走在空寂的叢林里,步態從容。毛姆感動極了,此時他的同伴要來了槍,準備射死這只孔雀。毛姆說,那一刻我的心跳驟然停頓了,真希望他的槍法沒有那么準,然而并不是。晚上,我們吃了一頓美味的孔雀胸脯肉,這在食物匱乏的印度,無異于是一頓美味大餐……讀完了,我的心跳也霎時漏掉幾拍,這個結尾實在回味無窮,我一時竟然無法跳脫出來。
這兩天新聞很多,最引人眼球的莫過于“中國兒童遭跨國團伙弄殘囚禁并拐帶至馬來西亞行乞”的新聞了。不記得是什么時候,網上也曾爆過類似新聞,兒童被拐帶弄殘乞討,記得當時有段時間人心惶惶,可普通群眾除了一時義憤填膺外似乎也沒什么辦法~~
◆◆◆◆◆◆
昨天接Alex放學經過一個廣場,快穿過去時聽見路邊傳來嘈雜的音樂聲,音樂來自一位席地而坐的中年婦女,她穿著破舊的衣衫,旁邊地板上躺著個臟到看不清面孔的小孩,倆人面前擺了張寫滿字的紙和一個裝了幾塊硬幣的不銹鋼盆。路過的行人全都目不斜視地快步走過,她面無表情自顧自地坐在那里發呆。Alex掃了幾眼拉著我走過她們,沒有問一句話也沒有說一個字。這不是沒有同情心,只是套路太多,人們的同情已經被耗盡了。
以前偶爾會在地鐵站或熱鬧的廣場看到帶著吉他、薩克斯賣藝的人,這種情況Alex會主動拿錢去投在他們面前的琴盒里。記得有一次去重慶,在洪崖洞眺望著美麗的江景,耳邊傳來悅耳的歌聲,原來是一位流浪歌手。Alex拿出小錢包,想要去給他錢。他說:他唱的太好聽了,我給他十元好不好?當然好,這是他應得的。作為孩子的你,在感受到美的同時,應該也會有別樣的收獲吧。
▲▼▲▼▲▼
在《聊齋志異》讀到兩則故事--
《義鼠》描述了動物之間的感情和忠誠:兩只鉆出鼠洞的鼠遇見了蛇,其中之一被蛇吞吃,另一只鼠則怒目而視,乘蛇進洞不備攻而襲之,如是者數次。蛇無奈,游至襲擊它的鼠前吐出死鼠?;钍笠暺渫愋崧労鬆钊舻肯ⅲ詈筱曋ァ?/p>
《小人》則講述了康熙年間的一樁拐帶兒童事件。一名讀書童子放學遇有奇術的藝人,被其惑住更用藥將其變小,裝入甕中,四處賣藝,幸而縣令明察終審出真相,杖殺藝人……雖是兩樁小故事,結合上面新聞,卻覺得這辛辣地嘲諷,似乎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原文隨附在后)
義鼠
楊天一言:見二鼠出,其一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遙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將過半,鼠奔來,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來,嚼如前狀。蛇入則來,蛇出則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來嗅之,啾啾如悼息,銜之而去。友人張歷友為作《義鼠行》。
小人
清康熙年間,有藝人攜一甕,甕藏小人,長約尺許。投以錢,則啟蓋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掖令索甕入署,細審小人出處。初不敢言。令固詰之,方自述其鄉與族。蓋讀書童子,一日自塾中歸,路遇藝人,為其迷,復投以藥,四肢遂暴縮。彼遂攜之,以為戲具。令怒,杖殺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