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第一節? 社會認知理論
? ? 比較社會學習理論與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拓展了行為主義關于強化和懲罰的觀點。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們通過觀察另一個個體或者榜樣受到強化或懲罰也同樣能對個體的行為產生影響。社會認知理論擴展了社會學習理論,將信念、期望及自我概念等認知因素納入進來。當今的社會認知理論是一個用來解釋人類適應、學習和動機的動態系統。
? 什么是三元互教決定論?
? ? ? 三元交互決定論指的是個人、環境以及行為這三種影響因素之間的動態互助作用 :個人因素(信念、期待、態度以及知識)物理和社會環境(資源、行為結果、他人、榜樣和教師以及物理情景)以及行為(個體的行動、選擇以及口頭陳述)三者之間彼此互相影響。
? ? ? ? 第二節? 示范:通過觀察他人進行學習
? ? 什么是示范?
? ? ? ? 通過觀察他人進行學習是社會認知理論的一個關鍵要素。示范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觀察者的發展特征、榜樣的身份地位和聲望、榜樣的行為的結果、觀察者對表現出所觀察行為的期望、觀察者知覺到的自身目標與榜樣行為之間的關聯性以及觀察者的自我效能感。
? ? ? 觀察學習會產生五種可能的結果,包括引導注意力、鼓勵現有行為、改變抑制狀態、教授新的行為與態度以及喚醒情緒。
? ? ? ? ? ? ? ? 第三節? ? ? 自我效能與主體性
? ? ? ? 自我效能指的是在某一個特定領域,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效力的信念。班杜拉將作效能定義為:人們對于自己是否能有能力達到指定的表現水平的一種信念,人們的這些表現會影響到事關他們生活的事件。
? ? ? ? 主體性包括有能力的作出有意的選擇和行動計劃有能力設計,適宜的行動,步驟有能力激發病調解計劃和行動的執行過程。
? ? ? ? 自我效能感共有四個來源:成功經驗(直接經驗),面對任務時的喚醒水平、替代經驗(成就對他人模仿),以及社會性勸說(激勵性的演說或對特定表現的反饋)。
? 什么是 教師的效能感?
? ? ? ? 與學生學業成就有關的教師個體特征之一就是教師的效能感,即教師對自己的能夠幫助學生即使是難以對付的學生進行學習的信念。具有較高效能感的教師工作更加努力,毅力更強,并且較少體驗到倦怠。在學校里當其他老師和管理者對學生懷有很高的期望,而且校長能夠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和管理中的問題教師的效能感就會比較高。
? ? ? ? ? ? ? ? ? 第四節? ? 自我調節學習
影響自我調節學習的因素有哪些?
? ? ? ? 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做準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學生必須成為自我調節的學習者,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把知識學習動機和意志力結合起來,具有獨立和有效學習所必備的技能和意愿。學習動機讓學生作出承諾,意志則是最終讓學生戰勝三心二意、保持持續學習的毅力。
自我調節學習的循環是什么?
? ? ? ? 自我調節學習,有多個不同的模型。Winne與Hadwin描述了一個四階段的模型:分析任務、設置目標并制定計劃、實施策略以完成任務,以及調節學習。Zimmerman提出了類似的三階段模型:前慮階段(包括目標設置、計劃制定、自我效能以及動機)、表現階段(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監控)以及反思階段(包括自我評估和調整,并重新返回前慮和計劃階段)。
如何將學生培養成為自我調節的學習者?
? ? ? ? 自我調節的學習者要參與四種類型的活動:分析任務、設置目標和制定計劃、卷入學習,以及調整學習方法。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為自我調節的學習者,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界定并分析手頭任務的機會,學生則要自問:任務是什么?任務的理想結果是什么?下一步就是要使用一定的學習策略,如確定重要情節以及對材料形成全面理解的策略。最后,學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成功,并想出新的策略來克服自我調節的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什么是認知行為矯正?
? ? ? ? 認識行為矯正就是門利用自我言語來調解行為的過程,認知行為矯正有很多種形式,包括幫助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狀態,以及幫助學生有效處理憤怒及攻擊性。研究者確定了特別有助于自我對話策略的四個技能:聽講、計劃、行動以及核查。
? ? ? ? 第五節? ? 自我效能和自我調節學習的教學
? ? ? ? 教師如何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調節學習?
? ? ? ? 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參與復雜的、有意義的、耗時較長的任務,并且監督他們在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需要做出選擇,此外教師還應當讓學生參與設計用于評價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標準,然后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使用這些標準來評價學習進步情況。最后,鼓勵學生與同伴進行合作學習,并相互給予反饋,也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 ? ? ? ? ? ? ? ? 第六節? ? 學習理論的整合
四種不同學習觀的價值是什么?
? ? ? 四種主要的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觀、認知主義觀、建構主義觀和社會認知觀)是教學的四個支柱。學生首先必須理解材料(構建主義觀),接著他們必須記憶他們所理解的內容(信息加工的認知觀),然后他們必須實踐和應用(行為主義觀),以使新的技能和理解更加順暢和自動化。最后,學生必須自己掌握自己的學習(社會認知觀)。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到學習過程的這些方方面面,那就會導致低質量的學習。